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4章女帝的侍读!
早朝方散,朝廷百官陆续退出大殿。
吏部尚书李桥面露色,拂袖朝众位长官,沉声质问道:「三日之内,连升三品!
这般升迁,将大周吏部考功升迁之法置于何地?
我虽人微言轻,可内阁诸位大人,难道不该说句话吗?」
垂垂老朽的尚书令魏泯警了他一眼,轻笑一声:「我等说什麽?说状元郎无功绩在身丶不宜升迁?
他献上的《阿房宫赋》与《推恩令》皆传颂天下丶功在朝廷。试问谁人能与之相比?」
此时若有人敢出言阻挠,不仅会触怒圣上,更会得罪这位将来必将入主内阁的状元郎。
得罪圣上,虽会引来不悦,但陛下终究不会真正重责臣子一一毕竟他们恪守朝纲丶依例谏言,
本为臣子之本分。
圣心亦明,众人非是抗圣旨,只是不认同如此破格之举。
然而若是开罪了那位状元郎,却令人心生寒意。
这位能写出《推恩令》的新科魁首,绝非墨守成规之辈。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大多都在臣子之间展开。
有人青云直上,便有人黯然退场。
皇帝,永远高居御座,俯视众生如棋。
朝堂臣子间的胜负,不过是谁能成为她手中更有用的那枚棋子。
谁若真想跳出朝堂这棋局,最低限一一成就一代大儒之尊,便可从此逍遥世外,归隐田园,求取文圣大道。
中书令陈少卿望着殿外刺眼的日光,无奈轻叹。
「此事——实在棘手。」
若有哪位侍郎丶尚书率先站出来反对江行舟升迁,便等于将自已彻底推上了与他硬碰之路,再无回旋馀地。
江行舟的声势太盛一一六元及第,以一己之力力压春闱万名举人。
大周十道九位解元,九人联手也无法与之争锋。
若此番阻挠失败,那麽这位尚书,乃至他背后一系的官员,必将沦为牺牲,为江行舟的青云之路腾出位置。
他的升迁,本就需有人让出要职。
谁又情愿?
殿中诸臣皆久历宦海,深谱其中利害。
此时强出头,一旦落败,代价绝非一人之失,而是一派之倾覆。
满朝寂然,无人作声一一正因谁都明白,这一步踏出,便再难回头。
吏部尚书李桥无奈,只得拟就一道文书,依制呈送尚书省,再转门下省审议。
朝中诸官皆知此事棘手,却无人敢加阻拦。文书所至,各司唯有默默钞印,随即转交下一处。
不出三日,这道文书竟已走完全程,而往常即便数月也未必能得批覆。
这三日间,江行舟并未得闲。
他如今已是翰林院修撰,得以入院观政,
翰林院中,资历深厚的学士赵明诚亲自领着新科状元江行舟丶榜眼刘春与探花曹瑾,穿行于各殿阁之间,一一指点介绍。
「咱们翰林院,旁的或许不多,唯独状元丶榜眼丶探花一一比比皆是。」
赵明诚负手走在前面,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上一科的状元柳青丶上上科的王汝明——如今都还在兢兢业业地编修圣典丶纂修史书,老老实实熬资历。」
他略略侧首,警了江行舟一眼,似笑非笑地续道:「像江修撰这般,三日之内便擢升正四品,
得陛下青眼丶一步登天一一倒真是少见得很。」
须知状元初入翰林,不过授正七品修撰,虽较知县高出一阶,终究未脱新进之列。
虽然品级不高,但状元丶榜眼丶探花有选任为中央官职,未来进入中央高层的资格,所以出路相当的优越。
而正四品,已堪比一座大府太守,实属权高显职。
江行舟听出他话中带刺,却只淡淡一笑,并未多言。
他们一行人正穿行于翰林院的廊房之间。
忽见前方一座清幽阁楼内,前科状元柳青正端坐其中,凝神执笔,撰写前朝《史书》。
卷宗层叠,墨迹未乾。
恍间似有一道丈长的才气凝结出的历史长河,自他笔端流淌而出。
沧桑之气隐隐浮现,仿佛千年岁月在此悄然凝结。
修史一事,看似清苦,实则却是翰林院中人人争抢的香饶饶一一寻常人根本轮不上,唯有状元方有执笔撰史的资格。
此乃着《青史》而留名。
史书修成之日,起步便是一部浩瀚的[镇国]史书。
史册存世,则其名不朽!
文心才气,亦随之暴涨!
纵是要埋首翰林书阁三五年丶甚至十载寒窗不得升迁,甘守清苦丶孤灯黄卷仍有无数翰林学士争相竞逐,趋之若鹜。
有翰林学士在翰林院,毕生仅修一部史书。
一旦史书修成,不仅立擢三品官阶,更可有快速望晋身殿阁大学士一殿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