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直接拎起瓦罐,一仰脖子,将瓦罐里的药材与鸡肉,都囫囵吞进肚里,吃了个干干净净。
他只觉腹中一团热气四处翻滚,暖洋洋一片,训练后的疲惫已是不翼而飞。
徐行走回内屋,打了盆清水洗漱,为下午的授课做准备。
铜盆照出一张剑眉星目的脸庞。
这张面容俊逸得近乎秀丽,却生得一对浓眉,眉尾微翘如刀,眸子透亮晶莹,显得极有魄力,就像是在南人的文秀风骨中,还挟着一股北人的豪雄英气。
正因这极其出众的相貌,徐行本人在淳安县的名声,还要远远胜过掀潮馆这间破落武馆。
几乎所有见过他的年轻姑娘都会可惜,这么个丰神俊朗的小郎君,怎么就想不开,要去做抡拳头、练把式的拳师?
徐行只是一笑置之。
因为,对他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来说,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练武更值得投注心血的事。
徐行这一世,投身于绍兴的官宦家族,祖父做过正五品的同知,但等到他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
徐行父母早亡,四岁那年,唯一的嫡亲叔父便将他带到了淳安,交给了与徐家关系匪浅的掀潮馆老馆主刘锅。
从这位老馆主口中,徐行才了解到此世与前世古代的不同之处。
他所在的这个大明王朝,虽然大致走势与前世所知的“历史”相似,却有着极为昌盛的武道。
这种武道不讲气海、经脉、真气之类的概念,而是旨在开发人体潜能,磨炼精神意志,以求突破肉身极限。
拳术有成者,虽不能飞天入地,搬山跨海,也有倒曳九牛之力,托梁换柱之能,千枪万刃中,匹马纵横,轻取敌将首级,只在翻掌之间。
徐行第一次见刘锅,这位老人便演示了一手,单掌劈断碗口粗树干的功夫。
虽然老人动作轻描淡写,表情云淡风轻,可那种非人力量带来的震撼感,却令徐行记忆尤深,至今难以忘怀。
如果说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那两世为人的徐行,就像是一个在回家后,又侥幸逃出来的贪玩孩子。
正因如此,徐行对自己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格外珍惜。
这种珍惜不是说他怕死,都已死过一次,还有什么好怕的,指不定死了又会重生呢。
而是表现在,徐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绝对不吝投入心血和精力。
徐行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前世都不曾活得畅快,好不容易重回一世,总不能再重蹈覆辙吧?
经历过现代世界那堪称爆炸性的娱乐信息洪流,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享受,对徐行来说,都是索然无味、乏善可陈。
在徐行看来,这种前世不曾见过,练到高深处便足称“非人”、“超凡”的拳术,才是足够新奇,也足够趣味的东西。
他当年就是个狂热的武侠迷,《龙蛇○义》、《拳镇○河》之类的国术流小说也没少看,现在有机会接触这种“真实国术”,自然不愿错过。
所以徐行当即磕头拜师,成了刘锅的开山大弟子。
练武这东西,最开始入门时,除却苦练之外别无他法。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足称“高手”的拳师,都必须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与伤痛。
但,这些痛苦煎熬对徐行来说,反而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因为苦练而脱力之后,徐行往往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无力的手臂正在逐渐变得坚实,脆弱的筋骨越来越坚固,松软的皮肉越来越坚韧。修行日深后,就连他的精神也因长久锻炼而变得昂扬向上。
这种一点点成长,全方位变强的感觉,实在是令徐行无比沉醉。
就这样,这位来自遥远蓝星的穿越者,在苦练与修行中,度过了足足十八个寒暑。
如此漫长的岁月,早将他的人生与武道融为一体,不知不觉间,拳术对徐行来说,已是生命中密不可分的重要之物。
清洗完面容后,徐行换上一袭青衫长褂,脚踩黑布鞋,束发却不别簪,气质也为之一变,宛如潇洒不羁的疏狂文士。
不认识他的人很难相信,这个风姿卓然,满身月朗气清之感的俊秀青年,竟然是练拳把式的乡下武人。
这也是掀潮馆的规矩,为师长者,在练武时无所谓衣着,但传道授业解惑时,必须要端容貌、正衣冠,才能为弟子们以身作则。
徐行穿戴时,远方忽然传来一阵沉闷声响,就像是阴云中的隐约雷鸣。
他走出内屋,推门望去,却见衔尾五骑奔驰而来,在武馆前停下,五名皂衣差役翻身下马。
领头那汉子黄脸髭须,身材矮壮,眼神凌厉,眉宇带煞,双手指节粗大,遍布老茧。
徐行一看便知,这是个把拳术练上了身的公门好手。
他没想到,官府竟然这么快就找上门,瞧这架势,来者不善啊。
见徐行出来,黄脸汉子眼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