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这鸿门宴我李承乾吃定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姓的权臣。”
    那时他还是个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少年郎,腰间佩着妹妹绣的平安符,总以为权谋与亲情能像她发间的并蒂莲般相生相伴。
    直到贞观六年,他力谏陛下罢黜自己的相位,妹妹在屏风后轻叹:“无忌哥哥,你终究是把君臣之礼看得比兄妹情重了。”
    关陇门阀的存亡、魏王,晋王的储位之争、陛下日渐衰微的掌控力。
    这些念头像走马灯般在他脑中飞转。
    可当李世民厉喝“放肆”时,所有的政治算计都碎成了齑粉。他忽然想起在昭陵守灵的那个雨夜,他对着妹妹的牌位痛哭。
    如今同样的愧疚感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臣臣失言了.”他伏在地上,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残叶。
    袍角上的獬豸纹被烛火映得扭曲,仿佛神兽正在挣脱织金的束缚,啄食他心口的良知。他想起妹妹曾指着《贞观政要》里“亲贤臣,远小人”的批注对他说:“哥哥,权臣之险,险在忘了初心。”
    此刻他才惊觉,自己早已在权力的迷宫里,弄丢了那个在军帐里为他缝箭囊的妹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妹妹的记忆就在逐渐淡去。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7章:这鸿门宴我李承乾吃定了(第2/2页)
    可明明,当年他跟妹妹的感情,是那么要好。
    那一声‘放肆’。
    让长孙无忌突然醒来。
    那是自己的妹妹啊,自己怎么能用妹妹的名义,去害她的孩子。
    长孙无忌偷偷抬起头,看见陛下背影里的萧索,忽然想起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妹妹抱着刚出生的李承乾跪在他面前:“无忌哥哥,求你护承乾周全,他是陛下的长子,也是我的心头肉。”
    那时他拍着胸脯应承,如今却要亲手将这颗心头肉送上祭坛。
    “传旨。”
    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倦意却异常坚定。
    “三熟稻种祭祀先农坛之事,准了。令太子携百官同往,右金吾卫与羽林军各出三千,分驻坛外两侧,无朕旨意,不得妄动。”
    长孙无忌愕然抬头,却见李世民已走到窗边,望着昭陵方向的夜空。
    那里没有星辰,只有厚重的云层笼罩着山峦。他想起陛下曾在长孙皇后忌日独自登上凌烟阁,对着她的画像枯坐到天明,手中攥着的是她生前抄录的《女诫》残页。
    “无忌啊。”
    李世民的声音忽然轻得像夜风:“承乾是朕的儿子,也是大唐的太子。就算要摘这枚带刺的果子,也不该用他母亲的名义。”
    他转身时,眼角的泪光被光影模糊:“观音婢这辈子没求过朕什么,朕不能让她在地下,还看着咱们父子相残。”
    殿内重归寂静,唯有漏壶滴水声应和着远处更夫的梆子响。李世民拾起案头的狼毫,笔尖悬在空白的圣旨上,久久未落。
    墨汁滴在“先农坛”三字上,晕开一团深色的涟漪,如同他此刻翻涌却无法言说的帝王心。
    权谋可以算计天下,却算不清血脉里流淌的温情。
    刀刃可以斩断叛逆,却斩不断枕边人留下的那缕檀香。
    李世民不想,也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赢。
    哪怕是赢了又如何,以后去了地下,要如何面对观音婢。
    这样的事情,他做不来。
    ——
    次日,李世民的诏敕抵达大明宫。
    李承乾微微皱眉,召集众人进行商议。
    “殿下,诏敕上写得明白,‘三熟稻种乃国之重宝,当于先农坛祭祀告天,太子亲往主祭,百官同陪’。”
    杜荷的声音压得很低:“可臣探得,羽林军今日已将先农坛周遭的永乐坊、靖安坊封锁,说是‘清理闲杂人等,以备大典’。”
    赵节冷哼一声:“封锁坊市?陛下这是把坛城变成了瓮!当年隋文帝设‘鸿门宴’擒突厥使者,也是先清场再动手!”
    “殿下,去不得!一旦踏入先农坛,右金吾卫被挡在坛外,陛下若要动手,咱们连拔刀的机会都没有!”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就是陛下的计策。
    或者说是针对太子的一次祭祀。
    还是以太子三熟稻的方式。
    若是能拿下太子,把太子软禁乃至于掌控在手,那有再多的兵力又有什么用。
    李元昌也是点头赞同:“赵节说得不差。还记得武德七年杨文干之乱吗?高祖也是召建成太子至仁智宫‘问对’,实则伏兵已备。如今陛下故技重施,先农坛的祭台怕是比仁智宫的石阶更险。”
    李承乾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殿宇里荡开。
    他起身走到殿中,玄色蟒袍拖过金砖地面。
    “潼关有二十门火炮,洛阳驻着三万辽兵,长安城内六万精锐,辽东二十万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