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三月之期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4章:三月之期(第1/2页)
    太极宫。
    在一场盛大的歌舞落幕后,李世民也有了几分微醺。
    谁能拒绝享受呢。
    美好的事物,自然会有人追求。
    而对于皇帝来说,这天下的一切,都是他的,予取予夺。
    如今的大唐,即便一直处于他跟太子的斗争中,但这并不影响盛世的繁华。
    或者说,更加璀璨了。
    因为大唐的强大,因为天可汗,更因为那万国颂德之柱。
    如今的大唐,已经没有明面上的敌人。
    最为强大的东西突厥,已经彻底破灭,
    当年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唐军擒获,东突厥灭亡,到达长安后,他被赐予田宅,授右卫大将军。
    贞观八年,颉利可汗去世,追赠归义王,谥号曰“荒”,其遗体按照突厥习俗进行火葬后,骨灰埋在灞水之东。
    而现在乙毗咄陆可汗替代了颉利可汗。
    突厥主体覆灭,至少现在来说,草原的部落已经彻底臣服,有些小打小闹,无伤大雅。
    还有那令隋朝灭亡之因的高丽,也已经彻底平定。
    李世民达到的成就,已经超越了自身的历史,甚至于一个界限。
    这是时代的界限,因为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唐实际掌控的地域有限,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唐无与伦比的影响。
    是以万国来朝,经济空前繁荣。
    更甚的是,竹纸的出现,曲辕犁的发明,邸报的传播,让大唐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
    哪怕是升斗小民,亦是能有自身的骄傲。
    因为他们是大唐之民。
    到了这般情况,李世民觉得自己也该是要好好享受一二了。
    人怎么能不贪图享乐呢。
    七情六欲谁能避免。
    圣人无欲,可皇帝又怎么能是圣人。
    “陛下,房玄龄拜见。”
    张阿难轻声说道。
    李世民略微停顿后微微点头:“宣。”
    不多时,房玄龄入殿觐见。
    “拜见陛下。”
    “免礼,赐座。”
    李世民自然知晓房玄龄的来意,不过他没有第一时间去说那些事情,而是有些感叹道:“房相莫要太过辛劳,当多多歇息。”
    若是其他官员,听闻此言自然诚惶诚恐,会想着是不是陛下要敲打自己。
    但房玄龄不会这么想,因为他真的已经年迈了。
    历史上的房玄龄,便是在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寿六十。
    而今已是贞观二十年。
    实际上现在的房玄龄,已经感受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一些小病小痛,都有熬不住的感受。
    这让房玄龄已经生出了致仕的想法,但他很清楚,这个时候,无法请辞。
    因为陛下需要他。
    只是房玄龄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谢陛下关心。”
    房玄龄没有多说什么,便也直接坐在椅子上,少许轻松了些。
    因为陛下恩赐,所以房玄龄可乘轿入宫。
    但也感觉很是体累。
    靠在椅子上,要放松不少。
    这让房玄龄想起,这椅子的发明,还是太子。
    颇有些感觉到命运的戏弄。
    “右金吾卫,如今已在太子掌控之中,分设五十四坊中郎将,对整个万年县管制,提俸禄,设食堂,以收诸将士之心。”
    房玄龄简单的说了一下,李世民对此并不惊讶。
    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早就知晓了。
    便也随口说了一句:“看来太子在辽东,确实搜刮到不少钱财。”
    房玄龄继续说道:“太子在辽东根基已深,现正不断铸造海船,听闻消息看,说是要开设海上丝绸之路。”
    李世民呵呵一笑:“海上丝绸之路,倒是有几分气概。”
    这个时期的海上贸易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财富积累,整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李世民推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致力于恢复隋末战乱后的经济,鼓励中外交流。
    大唐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西域、中亚保持密切联系,而海上贸易则依托前朝开辟的航线,逐步拓展与东南亚、南亚乃至波斯、阿拉伯地区的往来。
    大唐初期的造船技术较前代有所进步,能建造载重量较大的“苍舶”,但远洋航行仍依赖季风和沿岸导航,尚未普及指南针。
    因此,贞观时期的海上贸易以近洋短途为主,远洋贸易风险较高、规模有限。
    贸易主体,以朝贡为主,民间商业为辅。
    周边国家如林邑、婆利国等以“朝贡”名义向唐朝进献香料、珠宝、奇珍异兽,大唐则回赐丝绸、金银、瓷器等,这种“厚往薄来”的模式更多是政治象征,而非追求经济利润。
    少量民间海商经广州等地出海,贩运丝绸、茶叶、瓷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