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一篇小短文,希望您能帮我看看。”
    他一边说,一边摸出硬皮的笔记本,
    “其实,这篇散文本该两周前就发表在《知识》上,但我觉得相比起陆教授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短文还是有所不足,所以才远赴剑桥,希望拿到授权。”
    高尔基将笔记本一直往后翻,
    哗啦啦——
    纸张发出轻响。
    萧伯纳笑道:“让陆教授给你们出版社当编辑?他收费可是很高的。”
    高尔基动作停顿,
    “啊这……”
    他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
    萧伯纳又道:“再说,对于不熟悉的语言,阅读和写作完全两码事。陆能读《复活》、《战争与和平》,说明他懂俄语,但是用俄语写作又截然不同,他不一定有指导的能力。”
    高尔基说:“抱歉,是我想得不够周全。”
    他在船上偶遇陆时和萧伯纳,有些过于兴奋了,所以提请求时没过脑子。
    陆时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
    “对了,你拿去《我有一个梦想》,准备刊发在《知识》上,是准备用英语?还是翻译成俄语?”
    高尔基回答道:“诚然,用原文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但还是用俄语吧。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以自己的水准能不能翻译到位。”
    萧伯纳轻笑,
    “那你应该听一听陆《信、达、雅》的演讲,里面对翻译一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高尔基说:“刚才我就一直想问,陆教授擅长翻译的话,对俄语是否有把握?”
    陆时摸摸鼻子,
    “这个……”
    其实有些不确定。
    在他的印象里,俄语经过了多次简化,20世纪初的俄语和现代的俄语有些许不同,所以需要比照。
    陆时看了眼高尔基的笔记本,说道:“可否借我一观?我对俄语了解不深,想找一篇范文。”
    高尔基一愣,满脸欣喜地递出,
    “陆教授请过目。”
    陆时翻阅,随后便发现了自己所想的果然没错,
    就比如高尔基使用的某些单词中有字母“”,但这个字母在现代俄语中已经被“ф”取代,
    类似的,还有:
    “”被“e”取代;
    “”和“i”被“и”取代。
    以陆时的俄语水平,看懂是没问题的,
    但让他英译俄,可能会出小纰漏。
    陆时将笔记本递回去,
    结果,他还没说话,高尔基便抢先问道:“陆教授,我这散文写得如何?”
    陆时满头黑线,
     ̄□ ̄||
    刚才只顾着研究俄语正字法改革,注意力全放在单个单词上了,没注意高尔基写的文章内容。
    他重新翻开笔记本,一目十行地阅读。
    散文叫《春天的旋律》,是个短篇,统共不到六千个单词,
    在散文中,高尔基将鸟儿加以“人格化”,并对其中某些鸟儿加上官衔和称号,讽刺、挖苦之意扑面而来。
    陆时点点头,
    “有趣,把鸟类的叫声和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鲜明地刻画了保守派的群像。”
    一语中的!
    高尔基仿佛找到了知音。
    他说:“我就知道陆教授能理解。”
    陆时交还了笔记本,同时说:“高尔基先生,这篇散文的立意颇高,写作水平也在线,我没有什么好指点的。”
    萧伯纳问道:“如何?”
    他几乎不懂俄语,所以需要翻译。
    陆时便简单地讲了讲。
    萧伯纳听了个大概,不由得皱起眉头,说:“这就完了?”
    陆时反问:“从结构上看,这篇散文已经很完整了,不结束还能怎么样?又不是按千字收费的长篇连载通俗,没有水字数的必要,该完结就得完结啊。”
    萧伯纳摇摇头,
    “我不是说结构的问题,而是风格的问题。”
    他读过《随笔与短篇集》,尽管是译作,但里面的短篇也远比《春天的旋律》精彩。
    另一边的高尔基说:“萧先生知我!不错,这篇文章确实还有一部分内容,但我认为写得不够完美,所以有些犹豫。”
    他指指笔记本,
    “陆教授,请从后往前翻。”
    陆时直接翻开最后一页,潦草的字迹映入眼帘:
    “
    在花园的角落里,在老菩提树的树枝上,坐着一群金翅雀,其中有一只带有鼓舞力地、正向同伴们唱着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一首关于海燕的歌。
    ”
    陆时咋舌。
    难怪之前觉得有些熟悉,原来《海燕》节选自《春天的旋律》。
    他又往前翻了一页,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确实是《海燕》。
    高尔基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