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细节,包括设计思路、实验过程、数据来源以及最终验证结果。
他没有回避任何问题,而是坦然面对每一个质疑。
“栗教授,”一位院士开口,“关于这组数据,我们发现其中有一段时间的实验记录缺失。您能解释一下吗?”
栗亚波点头,调出一份备份数据:“这段记录之所以缺失,是因为当时实验设备出现故障,导致部分数据丢失。但我们在后续的重复实验中,已经重新采集了完整数据,并进行了交叉验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科研过程中,意外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从失败中找到真相。”
另一位院士皱眉:“您是否承认,在XS-1项目中,有其他团队成员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栗亚波毫不犹豫地回答,“科研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XS-1的成功,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也必须强调,作为首席工程师,我负责的是整体技术路线的制定、关键问题的决策以及最终成果的整合。”
他目光坚定地看向在场的每一位评审:“我并不否认团队的作用,但我也不会否认自己的贡献。我的目标,不是去争功,而是确保这项技术能够真正落地,为国家、为人类服务。”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最终,评审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维持原判:栗亚波的提名资格继续保留,并将在一年后进行最终投票。
虽然没有立刻通过,但这次会议的结果,已经为他扫清了不少障碍。
而栗亚波,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知道,科研的路,从来都不是为了赢得掌声,而是为了真正做出改变世界的事情。
---
XS-1项目进入最后阶段,栗亚波带领团队完成了最后一次全系统联调。
他们站在发射场的控制中心,看着巨大的反应堆核心模块被缓缓送入整流罩中。
“栗教授,”张晨曦走过来,轻声说道,“您觉得,它真的能成功吗?”
栗亚波望着远处的发射塔,嘴角微微上扬:“它必须成功。”
因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科研项目,更是人类迈向深空的第一步。
而他,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挑战。
可控核聚变,才是真正的未来。
栗亚波站在发射场的控制中心,望着远处那座庞大的发射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XS-1空间核反应堆的核心模块已经完成最后的组装,即将进入发射倒计时。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意味着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栗教授。”张晨曦的声音将他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气象数据显示,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大气电离层扰动指数略有上升,是否会影响反应堆的远程控制系统?”
栗亚波接过数据平板,快速浏览了一番,眉头微皱:“影响不大,但我们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一次动态补偿校准,确保在发射窗口期内,所有指令传输稳定。”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张晨曦点头离开。
栗亚波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轻敲,调出了一组热控系统的模拟曲线。
这些数据,是他过去几年来无数次推演、优化、实验的结果。每一个参数的调整,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和实践。
他深知,XS-1的成功,不仅关乎他个人的科研生涯,更关系到国家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战略部署。
“栗教授。”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回头,看到是周振邦。
“周院士。”栗亚波微微点头,“您怎么来了?”
周振邦走到他身边,目光同样落在屏幕上:“我来看看,毕竟这是你亲手打造的系统。”
栗亚波笑了笑:“它不会让我失望。”
“我相信。”周振邦语气平静,“但你要知道,真正考验它的,不是发射那一刻,而是进入轨道之后的长期运行。”
栗亚波点头:“我已经安排了三组冗余系统,包括热控、通信和能源管理。即便出现极端故障,也能保证反应堆核心稳定运行至少三十天。”
“很好。”周振邦满意地点头,“但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该做什么?”
栗亚波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可控核聚变。”
周振邦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来你已经想明白了。”
“是的。”栗亚波眼神坚定,“裂变能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未来,在聚变。如果我们能实现稳定可控的聚变反应,那么深空探索的能源问题,将彻底被解决。”
“但这条路,比你想象的要艰难得多。”周振邦语气严肃,“聚变反应的约束机制、点火条件、材料耐受性……每一个都是世界级难题。”
“我知道。”栗亚波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