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天子之鞭,无远弗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些事情看起来已经上了报,其实具体方案还在确认当中。
    这说的就是千里电光传讯台了。
    这名字可不是朱由检起的,而是田尔耕的手笔,充满了大明特色风格。
    完全可以和威远大将军炮、天字将军炮...
    夜色如墨,紫禁城的宫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青灰。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映得龙椅上的少年天子面庞忽明忽暗。朱由检端坐不动,手中一卷《资治通鉴》已翻至“宦官乱政”一节,指尖却微微发颤。
    他今年十七岁,登基不过三月,朝中局势却如滚汤沸油,稍有不慎便是倾覆之祸。魏忠贤虽已倒台,可其党羽盘根错节,东厂余威未消,锦衣卫内部更是暗流汹涌。更令他心忧的是,辽东战事吃紧,后金铁骑屡犯边关,袁崇焕上疏请饷,户部却推诿不前。国库空虚,百官贪墨成风,连他自己每月用度都被司礼监克扣三分。
    “陛下。”一声低唤自殿外传来,轻得几乎融进夜风里。
    朱由检抬眼,见是贴身太监王承恩躬身立于帘前,手中捧着一封密函。“西苑来的,说是从旧档房翻出的先帝遗诏副本。”
    朱由检心头一震,挥手屏退左右。王承恩趋步上前,将信递上,手指微抖,似有千钧之重。
    “打开。”朱由检声音压得很低。
    王承恩小心翼翼拆开火漆,抽出一张泛黄纸页。字迹确系光宗亲笔,笔锋瘦硬,带着病中虚弱之态。内容不长,却如惊雷炸响:
    “朕疾甚,恐不起。若皇长子年幼,大位当慎托。魏氏虽侍朕久,然权柄过重,恐为社稷祸根。若有非常之举,许内阁与司礼监共议废立,不得专断。钦此。”
    朱由检盯着那行“许内阁与司礼监共议废立”,久久不能言语。这道遗诏从未公开,若非今日偶然发现,恐怕永埋尘埃。而最可怕的是??它竟被藏于西苑冷宫深处,由一名老宫人私藏,直至昨夜暴毙,才由其养女交出。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年泰昌帝驾崩前后,有人刻意隐瞒此诏!是谁?魏忠贤?还是……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永贞?
    他缓缓合上诏书,闭目沉思。若此诏属实,则魏忠贤当年矫诏擅权、压制内阁便有了法理上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自己清算阉党残余的正当性??不是出于私怨,而是奉先帝遗命,拨乱反正。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今朝廷之中,谁可信?
    内阁六人,首辅黄立极乃魏党旧人,虽表面归顺,实则观望;次辅钱龙锡素有清名,却过于谨慎,遇事常持两端;其余诸臣,或依附权阉,或结党营私,真正可用者寥寥。
    至于司礼监,李永贞掌印,曹化淳管东厂,二人皆曾受魏忠贤提携。虽在铲除魏党时表态支持新君,但动机难测。尤其是曹化淳,手段狠辣,耳目遍布宫禁,连朱由检寝殿之内都有其安插之人。
    想到此处,朱由检睁开眼,冷冷道:“王承恩,你可知这封遗诏若公布出去,会掀起多大风波?”
    王承恩跪伏在地,额头触地:“奴婢不知,只知先帝遗命,不可违逆。陛下若不动声色,暗中布局,或可借势而起。”
    “借势?”朱由检冷笑,“孤家寡人一个,拿什么借势?”
    话音未落,忽听殿外一阵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太监跌跌撞撞冲进来,脸色惨白:“启……启禀陛下,坤宁宫报急!皇后娘娘突发高热,昏迷不醒,太医束手无策!”
    朱由检猛地站起,心中警铃大作。
    周皇后一向体健,怎会突然病危?且偏偏就在他拿到遗诏之时?
    “走!”他抓起披风便往外冲,王承恩紧随其后。
    坤宁宫内外灯火通明,几名太医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御医张景元颤声道:“娘娘脉象紊乱,似中毒征兆,但……但查不出毒源。”
    “中毒?”朱由检怒目圆睁,“宫中守卫森严,何人敢下毒?”
    张景元低头不敢答。倒是王承恩悄然靠近床榻,伸手探向枕下,摸出一块绣帕,凑近鼻尖一嗅,脸色骤变。
    “陛下……这是‘牵机引’的气味。”
    朱由检瞳孔骤缩。牵机引,剧毒之物,服之筋骨抽搐如牵机弩发射,痛苦万分而死。此药极为罕见,仅存于内库秘藏,非经司礼监特批不得取用。
    “封锁坤宁宫!”朱由检厉声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立斩!传朕旨意,刑科给事中吴履中即刻带锦衣卫入宫彻查,所有近身宫人押赴诏狱审问!”
    命令刚下,李永贞便匆匆赶到,满脸焦急:“陛下息怒,此事恐有误会。牵机引乃宫中禁药,岂能轻易流出?或许是误诊也未可知。”
    朱由检冷冷看着他:“那依李公公的意思,皇后是自己把自己毒死了?”
    李永贞额头渗汗,忙道:“奴婢绝无此意,只是……此事牵涉重大,若贸然追查,恐引起朝野动荡。”
    “动荡?”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