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咱叔叔一定高兴(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超跟着小红帽离开,路上才知道雷神买了什么柜子。
    她居然花了十六万,买了一个大衣柜。
    十六万!
    苏超现在也算是见过不少钱了,却也依旧被这个数目惊掉下巴。
    败家娘们啊!
    到...
    林婉的新电影《拾起》上映后的第三周,票房数据悄然突破了两亿。这个数字对于一部零宣发、无流量演员、排片率始终徘徊在百分之三左右的文艺片而言,堪称奇迹。影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部作品,称它为“年度最被低估的惊喜”,而观众则自发组织起了观影会,在社交平台上写下长篇影评,讲述自己如何在林婉的镜头里,看见了那个曾被生活压弯脊背却仍挣扎着站起来的自己。
    林婉依旧没有出现在任何采访或活动上。她只是每天清晨六点起床,煮一壶茶,坐在阳台上翻看观众写给她的私信。有些是感谢,说她的电影让他们在抑郁中找到了出口;有些是倾诉,讲自己的失恋、失业、亲人离世;还有些只是简单的一句:“谢谢你拍了这样的电影。”每当读到这些,她都会轻轻合上手机,望向远处渐渐亮起的城市天际线,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
    沈知搬进了她公寓对面的那套房子。他说是为了方便讨论剧本,但林婉知道,他是怕她一个人太安静。每天傍晚,他会敲开她的门,手里拎着菜,笑着说:“今晚我掌勺。”他们不再谈论奖项、票房、市场风向,而是聊起小时候走过的巷子、母亲熬的汤、某年冬天错过的一场雪。那些琐碎的记忆,像细沙一样填满了两人之间的缝隙。
    新剧本的名字叫《回声》。
    故事从一场暴雨开始。女主角独自驾车穿越西南山区,目的地是一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镇??青禾。三年前,她在这里拍过一部失败的电影,也是在这里,她失去了最信任的搭档。如今,她收到一封匿名信,上面只有一句话:“你还记得吗?她说过要回来。”
    男主角是个在当地支教的音乐老师,曾经是红极一时的摇滚主唱。十年前,他在一场演唱会上突然失声,从此消失于公众视野。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死了,只有他自己清楚,那是他对喧嚣世界的最后一次告别。
    他们在镇口的老邮局相遇。她拿着泛黄的照片询问旧事,他递给她一把生锈的钥匙,说:“你要找的人,住在河对岸第七棵树后面。”
    随着剧情推进,两人的过去逐渐交织。原来,当年女主角拍摄的那部电影,正是以男主角的人生为蓝本改编的。可她为了追求所谓的“戏剧张力”,篡改了结局,将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硬生生改成了悲剧。影片上映后,男主角的母亲因无法承受舆论压力而病逝。他因此恨上了电影,也恨上了她。
    可命运偏偏让他们再次相逢。
    林婉写这场重逢戏时,整整三天没出门。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遍听着沈知之前录下的几段钢琴旋律??那是他在写剧本时随手弹的,带着淡淡的忧伤与克制。她忽然明白,真正的和解从来不是大声宣告,而是在某个清晨,你看到对方蹲在院子里修篱笆,阳光落在他花白的鬓角上,那一刻,你想说对不起,却最终只是轻轻放下手中的水杯,走过去帮他扶住木桩。
    沈知看完这一幕的初稿,沉默了很久。
    那天晚上,他坐在林婉家的沙发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剧本边缘。“你知道吗?”他低声说,“我以前总觉得,拍电影是要改变世界。后来才发现,能让人看清自己,就已经足够了。”
    林婉端来一碗热汤,放在他面前。“所以你现在写的,不是电影,是镜子。”
    沈知抬头看她,眼里有光闪动。“那你愿意演吗?”
    她笑了:“你明知故问。”
    第二天,苏晴来了。她刚结束一部电视剧的拍摄,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眼神比从前更坚定。她带来了一份自己写的短片剧本,说是想尝试做导演。
    “我想拍一个女孩在地铁站等人的故事。”她坐在沙发上,语气认真,“她等了十年,其实早就知道那个人不会来了。但她还是每天去,因为那是她唯一还能抓住的东西。”
    林婉听完,久久没有说话。最后她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笔记,递给苏晴:“这是我最早写的几个故事之一,关于等待与放手。你可以参考。”
    苏晴接过本子,眼眶微红。“导演……谢谢你一直愿意带我走这条路。”
    林婉握住她的手:“是你自己走过来的。”
    几天后,制片人老周打来电话。他是业内少有的坚持做文艺片的人,曾因投资亏损差点破产,却从未放弃。“林导,”他说,“《回声》这个项目,我能参与吗?我知道你不喜欢谈钱,但我只想告诉你??这次,我准备好了。”
    林婉犹豫了一下:“预算还是控制在八百万以内?”
    “可以。”老周笑了一声,“而且我不求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