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是人话吗?(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超说他是张何平带来见世面的,那今天的饭局就是为他积攒人脉。
    罗老爷子七十七了,心里清楚着呢。
    所以,整个饭局,他就有意无意的带一带苏超这个空军佬。
    苏超在一众钓友里风趣幽默,还给老...
    深夜的北京安静得像一块沉入水底的石头。王劲松坐在书桌前,窗外只剩零星灯火,楼下的槐树在风里轻轻摇晃,影子爬过阳台的玻璃门,像一只缓慢移动的手。他刚读完《静音者之声》的最后一章,手指停在“终”字上,久久没有移开。
    这本写满沉默与呐喊的书,终于完成了。
    他合上文档,靠进椅背,闭眼深呼吸。三年前,他还在片场为一句台词争执不休,为收视率焦虑失眠;如今,他的生活却围绕着一封封信、一段段童声朗读、一张张稚嫩画作展开。他曾以为自己是在给予,后来才明白,是这些孩子教会了他如何活着??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地存在。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知梦发来的照片:云南山区小学的新教室,墙上挂着“沉默者学校”的木牌,底下是一排排手工拼接的课桌,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洒在几个正在写字的孩子身上。配文只有四个字:“我们到了。”
    他笑了,眼角有些发热。
    第二天清晨,他照例六点起床跑步。路过小区花园时,几个孩子正蹲在地上玩粉笔画。其中一个抬头看见他,惊喜地叫出声:“王老师!”其他孩子也纷纷站起来,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我妈妈让我跟你说谢谢!”“我姐姐把你的书带到学校读了!”“我也想给山里的小朋友写信!”
    他蹲下身,一一回应他们的问题,最后说:“你们知道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有的人在山外,有的人在山里,但我们都能听见彼此的声音。只要愿意开口,就永远不会孤单。”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又认真地记下了这句话。
    跑完步回家,望舒已经醒了,在客厅画画。她今天用的是彩色铅笔,画面中央是一座桥,连接着城市和山村,桥上走着大人和小孩,手里都拿着信。“这是‘听见桥’。”她说,“谁有话要说,就能从这边走到那边。”
    “真美。”王劲松轻声道,“等妈妈回来,一定要让她看看。”
    上午十点,苏超打来视频电话:“样片送审通过了,《留下来的人》定档明年春节档。虽然排片不多,但口碑炸了。豆瓣开分9.6,微博热搜挂了一整天,话题是#这才是真正的电影#。”
    “太好了。”王劲松由衷地说。
    “更难得的是,很多观众看完自发组织捐款、捐书,甚至有人辞职去乡村支教。”苏超顿了顿,“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当初制片方死活不肯投,说这种片子没市场。现在他们反过来求我们拍续集。”
    “那就拍。”王劲松平静道,“但条件不变:演员必须来自真实的教育一线,剧本一个字都不能改,宣传不用明星站台。”
    苏超笑出声:“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老王,你真是越来越不像娱乐圈的人了。”
    “本来就不该像。”他说,“我只是个会写字的普通人。”
    挂掉电话后,他打开邮箱,开始处理堆积的项目反馈。一封来自河北某中学老师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们班有个男孩,长期被校园霸凌,从不反抗,也不说话。上周学校推广‘听见计划’,他偷偷提交了一篇匿名作文。语文老师读后当场落泪,并在课堂上朗读(隐去姓名)。昨天,那个孩子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说:‘原来我的痛苦,也可以变成光。’现在,班里成立了‘倾听小组’,每周轮流分享心事……”
    王劲松读着读着,眼眶湿润。他回复道:“请代我向那位老师和那个孩子问好。告诉他,他的光,我已经看到了。”
    中午,阿木又发来语音,声音兴奋得发抖:“王老师!我们学校的网络教室建好了!昨天第一堂远程课,我和城里的孩子一起朗诵诗歌,我还念了自己的诗!杨校长说,以后每个月都有交流活动!”
    接着传来一段录音??
    >“风吹过山岗,
    >像父亲未说完的话。
    >我把它折成纸飞机,
    >放出去,飞得很远很远。
    >如果你接住了,请回一封信,
    >告诉我,它有没有落在温暖的地方。”
    王劲松反复听了三遍,然后拨通电话:“阿木,你这首诗,我要放进《静音者之声》第一章。”
    “真的吗?”少年几乎不敢相信。
    “真的。”他笑着说,“因为你写的不只是诗,是你灵魂的呼吸。”
    下午两点,出版社主编来电:“《山那边的声音》首印十万册,三天售罄,加印通知已经下发。读者留言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本书让我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