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在黄泽估摸着怎么更好的去围剿皇帝派来河北的那支骑兵队伍,顺便让那姓卢的小子给自己交投名状时。
    朱由检派去联络卢象升的人马,已经悄然抵达了大名府。
    此时此刻,天色已经大亮。
    大名府府...
    风雪未歇,钟山的松林深处却已不见人迹。那场葬礼之后,天地仿佛也陷入沉默。李昭的灵柩沉入地下三丈,与断刃、虎符同葬,墓顶封以青石,不立碑文,唯有一株老梅孤然挺立,枝干如剑,指向苍穹。
    秦婉儿守在墓前七日,滴水未进。第七夜,她终于起身,披上旧时战袍,腰佩汉剑,走入军帐。奉祀卫队五百将士列阵待命,人人黑衣素甲,左臂绣龙旗,静默如铁。
    “李昭已去,”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寒风,“但孤光未灭。”
    她取出一卷黄绢,缓缓展开??正是《孤光录》原本。这是李昭临终前亲手交予她的信物,也是孤光传人的最高凭证。
    “自今日起,‘护礼军’不再设统帅之位,改为‘奉祀议会’执掌。凡我孤光旧部、各地传人、正音书院教习、耕读社首领,皆可推举代表,共议大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再是军队,而是道统的守护者。”
    沈芸从苏州赶来,发间已见霜色。她站在人群之中,听罢此言,轻轻点头:“这才是李兄真正想要的模样。不在庙堂之上,而在人心之间。”
    此后三年,南京城外建起一座“春秋堂”,白墙灰瓦,飞檐斗拱,不供神佛,只设先贤牌位:有文天祥、史可法、顾炎武,也有赵铁山、陈参谋、那些无名牺牲的矿工与渔民。每日清晨,童子诵读《春秋》,声达十里;每逢朔望,百姓自发前来焚香祭拜,不为祈福,只为铭记。
    而“孤光传人”四字,渐渐化作暗流,在神州大地上悄然涌动。
    湖南的耕读社扩至十二处,不仅授经讲史,更研习格物之学。他们仿西洋机械原理,造出轻便水车、脚踏纺机,使贫民得以自给。更有青年弟子潜心火药配方,改良燧发装置,制成“孤光铳”,射程远、精度高,却不刻铭文,不留痕迹。
    浙江沿海的渔民舰队重组为“海镜盟”,以商船名义往来于上海、宁波、福州之间,实则绘制详尽海图,记录日军舰巡弋规律,并秘密接应流亡志士。某年冬,一艘日本货轮在舟山群岛触礁沉没,打捞人员竟从残骸中发现数十具中国劳工尸体,双手反绑,颈系铁块。消息传出,举国哗然。而《申报》记者调查时,却见岸边渔村孩童口中传唱一首新童谣:
    >“海波深,照胆明,
    >黑舟夜行藏罪名。
    >有人记,有人听,
    >孤光一点破幽冥。”
    没人知道是谁所作,但沈芸读到这篇报道时,眼角微湿。
    北京城里,“春草会”亦悄然壮大。起初只是几个大学生在清华园后湖聚会,诵读《孤光录》,讨论礼制复兴。后来发展成三十多个分支,成员遍及北大、燕京、北师大。他们不做激进演说,也不参与党争,只做一件事:恢复传统节日礼仪。清明扫墓必行三跪九叩,中秋赏月要穿汉服、吟古诗,甚至在校内组织“冠礼仪式”,为年满二十的学生束发加冠。
    一次,一名教授怒斥:“你们这是复古倒退!”
    一位女生起身答道:“老师,您说我们穿的衣服像戏服。可一百年前,所有人都这么穿。是谁让我们觉得这很奇怪?”
    全场寂静。
    这些举动看似微小,却如细雨渗土,无声浸润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然而,风暴从未远离。
    民国十六年,北伐军节节胜利,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蒋介石入城当日,即召见秦婉儿,欲收编“护礼军”为国民革命军特别支队,许以少将衔。
    秦婉儿赴宴,一身玄裳,头戴武弁,腰佩汉剑,未行军礼,仅拱手作揖。
    “将军之意,我心领。”她平静说道,“然护礼军非为效忠一人一党而存,只为守护千年道统。若今日归附,明日便要剪发易服、拆毁祠堂,那我等宁可散作星火,永不聚首。”
    蒋面色微变:“如今是民国,不是明朝。”
    “是。”秦婉儿直视其目,“可中华不只是国号,更是文化。若您容得下这套衣冠,容得下这部《春秋》,我们愿与您共护山河。若不能……请恕我等,另走他路。”
    席间气氛凝滞。最终,蒋挥袖离去,未再强求。
    数日后,国民政府颁布《风俗改革令》,禁止民间举行传统祭祀、废除旧历节日、强制推行西式婚礼。更有激进分子闯入孔庙,砸毁牌位,焚烧典籍,称“打倒封建余毒”。
    消息传来,春秋堂钟声骤响。
    当夜,全国十七地同时发生异事:山东曲阜孔庙门前,数百儒生身着深衣大带,冒雪跪拜,手持《论语》朗声齐诵;河南洛阳关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