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她接过花,闻了闻,清香扑鼻。
就在此刻,研究院传来紧急通报:敦煌千佛洞第220窟壁画发生异变!原本模糊不清的飞天群像,竟在一夜之间清晰显现,且新增了一组从未记载的人物形象??九位不同朝代的男女,或执笔、或持灯、或扶老携幼、或跪地施药,每人胸口都有一道金线延伸而出,汇聚于画面顶端的一颗星辰。
专家初步鉴定,颜料成分中含有微量“信种”晶体,且绘制手法超越当前已知任何古代技艺。
苏晴赶回敦煌,站在窟内仰望壁画,久久无言。她认出了其中几人:赵文渊、李昭、还有她在民国照片中见过的其他“天枢九子”。而第九位人物,面容竟与她有七分相似。
导游对游客讲解道:“据说这是‘守陵人列传’,讲述七百年来默默守护信念之人。奇怪的是,这位现代女子的身份至今无法考证……”
苏晴默默退出洞窟,回到槐树下坐下。她取出那本名录,翻到最后一页,在空白处添上一笔:
>“第九人:未知。仍在行走。”
风起,铃响,沙粒轻舞。
她抬头望天,那颗白昼可见的星辰依旧高悬,仿佛永恒守望。
她知道,玄穹从未真正归来,因为他从未离开。他是每一次善意的回响,是每一颗不愿熄灭的心火,是人类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彼此照亮的那一瞬光明。
而她,只是恰好参与了一场漫长的觉醒。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在学校学习这段历史时,课本上这样写道:
>“公元21世纪末,人类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革命。
>没有战争,没有宣言,只有无数微小的善行如涟漪扩散,最终重塑文明根基。
>这场运动没有领袖,却人人都是主角;
>没有口号,却处处回荡着同一个声音:
>??我相信你。
>后人称之为:信之纪元。”
而在敦煌研究院的展览厅里,陈列着一幅复制品画作:银河之上,万人携手,共守一灯。下方解说牌写着:
>“作者:阿木等集体创作
>创作时间:信历元年春
>题名:我们都看见你了”
苏晴偶尔会来这里看看,不说话,只是微笑。
直到某一天,一个小女孩指着画问她:“奶奶,这个牵着大家走路的女人,是不是就是你?”
她蹲下身,摸摸孩子的头,轻声道:
“不是我,是我们。”
风穿过庭院,铜铃再响,悠远绵长,一如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