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沈氏的人很快就准备好了抽签用的箱子。一个体面的木箱,里面放了二百八十五根竹签,其中五十根是红色的,代表着可以免费入学的机会。
韩峰和郑氏带着银莲去排队,车上只剩下柳芸和韩宇两人。
“娘子,”韩宇突然压低声音说道,“县令好像在看我们。”
柳芸抬眼望去,果然看到县令正若有所思地朝这边张望。她不以为意地说道:“让他看。”
话音未落,县令已经朝马车走来。他的脚步不快不慢,脸上带着官场常见的笑容。
韩宇慌忙跳下马车,却因为动作太急,差点被车辕绊倒。他连忙站稳,脸上有些尴尬。
柳芸也跟着下了马车,动作从容优雅。她的裙摆轻轻扬起,又稳稳落下,仿佛预演过千百遍一般。
“民妇见过县令大人。”她淡淡行礼,声音不卑不亢。
县令的目光在柳芸脸上停留了几秒,又看向一旁的韩宇,笑道:“柳娘子夫君生得俊俏,看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柳芸眼中闪过不悦。这位县令看似在夸赞,实则是在贬低她的眼光,暗指她只看重相貌。
“大人说笑了。”她语气冷淡,显然不愿多谈这个话题。
县令似乎并不在意她的态度,继续说道:“听说柳娘子家的孩子都在沈氏族学读书,今日怎么也来凑这个热闹?”
“大人消息不够灵通啊,”柳芸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我家的孩子可不止那几个。”
“哦?”县令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莫非连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也要管?”
“血脉相连,自然要管。”柳芸直视着县令的眼睛,目光坚定。
一旁的韩宇见气氛有些紧张,连忙打圆场:“大人别见怪,内人性子直。”
“无妨,”县令不以为忤,反而笑道,“柳娘子这般说话,想必是把本官当自己人了。”
“大人想多了,”柳芸冷笑,“我对谁都这样。”
县令不但没生气,反而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她:“收麦时节,本官要去各村巡视,到时候去柳娘子家讨杯茶喝如何?”
柳芸心中一动。这位县令三番五次提起她家的事,也不知安的什么心。她正要开口,突然听见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抽签已经开始。
没一会儿就轮到银莲了。她正站在箱子前,小手颤抖着伸进去。柳芸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
银莲抽出一根竹签,在阳光下,那抹红色格外刺眼。
“红签!是红签!”郑氏激动地喊道,声音都有些哽咽。
柳芸松了口气,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她转头看向韩宇,发现他也在笑。
县令站在一旁,看着柳芸的身影,若有所思。他身边的幕德凑过来,低声道:“大人,要不要查查这位柳娘子的底细?”
县令卫姜嘴角微微上扬,他故作矜持地整理着官袍,“不急。”
现在这一切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一个外来县令要在这盘根错节的地方立足,不掀起些风浪怎么行?让流言四起也好,让人浮想联翩也罢,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柳娘子,那这就定了。”他刻意提高声音,重新吸引来柳芸的目光,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为之的客气,“届时上门讨杯茶喝。”
目送那抹绿色官袍渐行渐远,韩宇抱着胳膊,眉头紧蹙。他转头看向马车里的柳芸,语气里满是狐疑:“娘子,这县令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柳芸慵懒地靠在车厢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车窗。这位新上任的县令,行事作风确实让人捉摸不透。她抬眼看了看满脸写着好奇的韩宇,轻笑一声:“我又不是他肚里的蛔虫。”
“你肯定知道些什么。”韩宇眯起眼睛,凑近了几分,“这位大人特意来找你,总不会是为了闲聊吧?”
“真不知道。”柳芸斩钉截铁地回答,眼神透出些许不耐,“兵来将敌水来土掩,一个小小的县令,还能把我吃了不成?”
韩宇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我明白了!他是想招揽你当幕德!”话音未落,他又撇了撇嘴,语气里满是不屑,“就他那小庙,还想请我家这尊大佛?”
他突然凑近马车,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娘子,等你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提携提携为夫。我给你当牛做马,任劳任怨,甘之如饴啊!”
“滚开!”
韩宇麻利地闪到一边,还不忘伸手扶她:“娘子小心脚下。”
柳芸无语地摇摇头,这人是越来越不要脸了。她正要说什么,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叫声。
“三婶!三伯!我中啦!”
银莲一边跑一边喊,嗓门大得整个沈家庄都能听见。她的小脸涨得通红,辫子随着奔跑的动作一甩一甩的,像个欢快的小燕子。
郑氏和韩峰在后面追着,连连喊她慢点,脸上却都是掩不住的笑意。阳光下,一家三口的身影拉得老长,映在地上像是一幅温馨的画卷。
银莲跑到马车边,让韩宇把她抱上去,一进车厢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手中的红签:“三婶你看,红签!我可以和四娘一样上书院了!”她得意地扬起小下巴,眼睛亮晶晶的,“五十个人只有两个女娃娃中签,我就是这其中之一,厉害吧?”
“运气不错。”柳芸笑着点头,伸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发顶。
银莲嘻嘻一笑,又突然叹了口气,小脸上露出几分遗憾:“要是四娘也跟我在一个学堂就好了,我们就能一起上学了。”
柳芸看着银莲有些惋惜的样子,心里已经在盘算着村里建书院的事。上次那批狼的皮肉卖了不少银子,找个机会得去探探村长的口风。
银莲能顺利入学,韩峰夫妻总算松了口气。郑氏提议去镇上买肉庆祝,韩峰立刻应了。两家人说说笑笑往镇上去,路上遇到不少村民,都笑着打招呼,祝贺银莲。
到了镇上,柳芸陪郑氏买了肉,再给家里的小娃们捎了点花生糖。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声音,孩子们的笑闹声,交织成一片市井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