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书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心。同时启动‘护苗计划’二期??我们要种回红树林。”
    “经费呢?”有人问。
    “治理创新基金可以覆盖前期投入。”狗蛋翻开《实施方案》,指到其中一条,“而且,只要项目通过评审,还能申请生态补偿专项补贴。”
    “可村民愿意出力吗?”
    狗蛋望向窗外。操场上,一群低年级学生正在排练新编的情景剧《海的女儿不会哭》,讲的是一个女孩如何阻止父亲使用绝户网的故事。孩子们穿着自制的鱼形道具服,动作稚嫩却认真。
    “愿意的。”他说,“只要让他们看见希望。”
    三天后,红树林复育工程正式启动。第一批五千株秋茄苗由省林业厅无偿提供,村民们自发组成志愿队参与种植。孟姨带着茶水锅早早赶到现场,一边给年轻人递姜汤一边嘟囔:“种树比吵架强,至少看得见成果。”
    老李头拄着拐杖巡视堤岸,用卷尺测量株距是否合规。当他发现两棵树栽得太近时,立刻叫来负责人要求整改。“别以为我是老头就糊弄我,”他瞪着眼睛,“这可是留给孙子辈的遗产!”
    最让人意外的是周家父子的到来。老周曾因捕捞配额不满而摔门离去,此刻却默默扛着工具参与护坡建设。中午吃饭时,狗蛋主动坐到他旁边。
    “想通了?”
    老周扒了一口饭,闷声道:“我不是反对科学分配,我是怕我家船闲着吃空饷。但昨晚我儿子拿回家一份你们做的渔船效益对比图……原来我们油耗高、效率低,真不是额度给少了的问题。”
    狗蛋点头:“所以我们在推‘绿色升级补贴’,帮老旧船只改造节能设备。你们家符合条件。”
    老周一愣,随即低声说了句“谢谢”。
    这场对话没有掌声,却比任何一次表决都更接近治理的本质。
    转眼进入七月,酷暑难耐。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即将举行的首届“全龄协商大会”。这是代际协商委员会成立后的首次正式会议,议题直击痛点:**是否关闭位于村西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改建为垃圾分类处理中心**。
    支持方以青少年代表为主,列举多项证据:地下水检测出氨氮超标、周边土壤酸化、夏季蝇虫滋生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反对方则是几位年长村民,理由现实而沉重:新建处理中心需投资三百万元,可能加重集体负债;且部分老年人不习惯分类,担心执行困难。
    听证会当天,议事厅座无虚席。连卧床多年的赵奶奶都被家人用轮椅推来旁听。主持人明月宣布规则后,双方依次陈述。
    林朵朵作为主发言人走上台,身后大屏播放一段由学生拍摄的纪录片:镜头里,一只海鸟误食塑料碎片后挣扎死亡;一名哮喘患儿的母亲讲述孩子夜间咳醒的痛苦;还有监测员展示近三年空气颗粒物浓度上升曲线。
    “这不是未来的问题,”她说,“是我们正在呼吸的现实。”
    轮到老年代表陈伯发言时,全场安静下来。这位七十岁的退休教师缓缓起身:“孩子们说得对,环境要保护。但我们也不能假装看不见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老人。我今年记性差了,今天分了类,明天就忘了。要是因此被罚款,心里难受。”
    他话音落下,不少人点头。
    这时,一直沉默的小川举起了手。经允许后,他走到台前,声音不大却清晰:“我们可以设计‘帮扶结对’制度。每个家庭由一名青少年志愿者协助分类,贴标签、教方法,不考核老人个人表现,只看户均达标率。”
    又一个女孩补充:“还可以设置‘绿色积分’,正确分类换取日用品折扣,就像超市会员卡一样。”
    会议室响起??议论声。最终,经过三轮辩论与匿名票决,决议以微弱优势通过:**同意关停填埋场,但增设为期六个月的过渡期,期间全面推行教育+帮扶模式,财政优先保障适老化设施投入**。
    散会后,陈伯拍了拍小川的肩膀:“后生仔,你救了我这张老脸。”
    小川红着脸摇头:“是我该谢谢您愿意说出来。”
    真正的转变往往始于倾听。
    八月中旬,台风预警发布。这一次,村庄不再慌乱。应急响应机制早已嵌入日常体系:监督岗成员按预案分工,有的巡查危房,有的检查排水系统,有的协助转移独居老人。
    深夜暴雨倾盆,狗蛋接到电话:海边?望塔附近出现塌方迹象。他立即召集抢险队,却发现通往观测平台的路已被泥石流阻断。关键时刻,张浩提出启用新研发的“应急物资投送无人机”,装载照明灯与通讯设备飞越障碍,为被困值班人员建立联系通道。
    凌晨两点,风雨渐歇。当最后一辆救援车驶离现场时,摄像机无意拍下这样一幕:十几个孩子挤在村委会值班室,围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整理灾害影响初步评估表。他们的衣服还没干透,眼神却明亮如星。
    这一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