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立‘信义帮’,资助难民南迁安置,并协助其返乡重建家园;
>四、严禁任何军队以‘救援’为名进入北方政权辖区,违者以叛国论处。”
诏书末尾,赫然写着袁术遗训八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有人赞其仁德无双,也有人讥讽“书生误国”。曹丕在许昌得知后冷笑不止:“袁术已死,这群腐儒还想靠几本书收服天下?可笑!传令下去,凡南来‘使团’,一律驱逐,敢私授书籍者斩首示众!”
然而,禁令终究挡不住人心所向。
第一批惠民使团刚到黎阳边界,便遭遇曹军拦截。带队的是位年轻女教习,名叫柳芸,原是柳林村袁术喝过热汤的老妪之孙女。她并未退缩,而是当众打开箱子,展示里面的《千字文》抄本、《农桑辑要》图册、小儿疫苗药瓶,然后朗声道:“我们不是士兵,不带刀剑。我们带来的,是让孩子不再饿死的种子,是让母亲不必眼睁睁看着婴儿夭折的药,是让农民不用跪求地主减租的算术课本!你们若要杀,请先杀了这些书!”
守将愣住。身后一名老兵低声说:“俺娘不识字,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要是你能念个名字给我听就好了’……这姑娘带来的东西,比我这辈子见过的所有圣旨都重。”
那一夜,三百名曹军士兵集体脱甲,加入使团护送队伍。他们说:“我们不想再当杀人机器了。我们要做点真正对得起良心的事。”
自此,星星之火,燎原北境。
使团所至,义塾悄然兴起。许多村庄自发组织村民轮流守护学堂,哪怕风雪交加,孩子们依旧准时前来读书。一位老秀才在信中写道:“三十年未闻书声,今闻童子诵《论语》,泪湿衣襟。方知文明不死,只待春风。”
更有甚者,一些原属“复汉社”的士人开始倒戈。他们在暗中传阅南方送来的《万民策问》合集,发现其中讨论的议题远比“尊刘贬袁”深刻得多:如何防止官员腐败?怎样建立公平税制?女子为何不能参政?盲人能否学习算术?这些问题,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长久封闭的思想牢笼。
一年后,冀州爆发大规模饥荒。朝廷不仅不赈灾,反而强征粮食运往前线。愤怒的百姓终于揭竿而起。起义军首领是个失明的老账房先生,名叫赵元晦,他曾是洛阳太学旁听生,熟读袁术颁布的各项政策。他在聚众起义时说:“我不懂打仗,但我记得一句话:‘宁可无国,不可无民。’今天,我要为这句话而战!”
他的军队不烧官府,专开粮仓;不杀官吏,只夺贪官家产分给穷人;每占一城,第一件事就是找房子办义塾,请随军识字的士兵教孩子写字。他们打出的旗帜上写着七个大字:“学袁政,救苍生。”
短短三个月,起义席卷三州,连幽州胡军内部也开始分裂。部分乌桓部落宣布脱离步度根,归附“惠民政权”,理由竟是:“南方送来的小儿疫苗救了我们五十个婴儿,这样的国家,值得信任。”
曹丕惊恐万分,下令全面封锁边境,严禁任何南方书籍、药品、技术人员入境。他还派人伪造谣言,称“袁术遗毒仍在,南人欲以文字灭北”,甚至焚烧了一批从民间搜缴的《识字课本》,称之为“妖书”。
但越是压制,越激发反抗。
两年后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席卷北方。数十万百姓自发组织“读书会”,白天劳作,夜晚点灯苦读。有人用木炭在墙上写字,有人把《千字文》刻在犁头上,一边耕地一边背诵。一位寡妇卖掉嫁妆,凑钱请南方流亡来的老师到村里授课,她说:“我丈夫死在战场上,我不想我的儿子也变成拿刀的鬼。”
而在南方,一切仍在稳步前行。
这一年,第一艘完全由女性设计建造的远洋商船“信义号”下水,驶向天竺(印度)。船上载有丝绸、瓷器、印刷术样本,以及一百名自愿前往传播知识的“文化使节”。领队是一位三十岁的女工程师,名叫卫?,她是首批女科进士之一,专研航海与机械。
与此同时,自动磨坊技术推广至全国,粮食加工效率提升十倍。政府借此契机推行“全民营养计划”,确保每个儿童每日至少摄入一顿含肉奶的餐食。医疗系统全面升级,天花疫苗覆盖率达九成,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
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语言与观念层面。百姓不再称官员为“大人”“老爷”,而改口叫“先生”“女士”或“服务者”。县衙门前,常见农夫与官吏平坐对话,争论水利分配方案。学校里,学生们辩论的主题不再是“忠君报国”,而是“政府是否有权征收超过收入百分之十的税”。
就连曾经最顽固的士族世家,也不得不顺应潮流。许多家族主动送女儿参加女科考试,甚至聘请南方教师在家授课。有位老族长临终前感慨:“吾族百年望族,竟不如邻村一织布妇之女,考中县令后三年内修桥七座,清廉如水……惭愧啊!”
时光流转,又是一年清明。
章会独自来到南阳那片万亩良田。此处已立起一座无碑之冢,仅有一块青石,上刻一行小字:“这里躺着一个想让人人都能抬头走路的人。”
他放下一束野菊,轻声道:“主公,北地八成以上县城已有义塾,识字孩童超百万。赵元晦率领的‘惠民军’已控制冀州全境,并与部分胡族达成共治协议。他们请求加入联邦体制,愿奉南方制度为范本,自行选举地方官吏……我们……做到了。”
风吹麦浪,簌簌作响,仿佛回应。
当晚,章会提笔撰写《治世纲要》,作为未来执政指南。他在序言中写道:
>“袁公未曾称帝,却成就了真正的王道;他不曾封禅,却让千万人灵魂登基。他的武器不是刀枪,是课本;他的城墙不是砖石,是人心;他的王朝不在宫殿,而在每一个敢于说话、勇于思考、乐于创造的普通人心里。
>后世若有问:何谓盛世?
>答曰:当一个孩子能在雪地里安心写完一首诗,而不怕被人抓去充军;
>当一位母亲能挺直腰杆走进县衙,为自己被克扣的工钱讨个说法;
>当一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不分男女、贫富、族群,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参与治理、追求幸福??
>那便是袁术的天下,也是我们永远要守护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