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车将军一定有他的道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颁行天下:
    >“朕闻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今北方诸州,自愿归心文治,共求太平,实乃民智觉醒、大道昭彰之兆。
    >特准其所请,建立‘大汉文治联邦’,废除郡县集权旧制,推行‘共治共和’新政:
    >一、设南北两京??定陶为文治中枢,洛阳为学术中心,互为呼应;
    >二、成立联邦议会,由各州推举代表百人,三年一届,议决全国重大事务;
    >三、施行普选制度,凡年满二十、识字者,皆可投票选举县乡官吏;
    >四、保障言论自由,允许民间刊行报纸、组织学会、批评朝政;
    >五、严禁任何形式的奴役与人身依附,解放佃户、婢妾、战俘,赐予土地与公民身份;
    >六、所有儿童七岁起必须入学,九年义务教育,违者罚其家长;
    >七、军队不得干政,将领退休后五年内不得参选公职。”
    >
    >诏书末尾,再次镌刻袁术遗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洛阳街头,学子们手执油印传单奔走相告;江东渔村,老翁扶孙儿站在门前石碑前,一字一句教他念那“普选”二字;岭南山中,瑶族长老召集族人,用铜鼓宣告:“从此以后,我们的头人不再由神巫指定,而由大家举手选出!”
    而在北方,变化更为剧烈。
    赵元晦宣布解散“惠民军”,将其改编为“国民护土军”,并亲自带头拆除起义时占据的官府大堂,改建为第一所“公民议事厅”。他站在厅前广场上,面对数万百姓宣布:“从今日起,你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若有不满,不必揭竿而起,只需走进这扇门,说出你的意见。”
    与此同时,数十个村庄自发组建“识字互助组”,一人会读,便教全家;一家有书,全村共享。一位原为奴婢的女子,靠自学《基础算术》与《民法简述》,竟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代县令,主持清查贪腐案百余起,百姓称其为“铁笔娘子”。
    最令人动容的是胡汉交融之势。
    在并州边境,鲜卑部落与汉族农民联合开垦荒地,共建“混居屯田区”。双方约定:孩子无论出身,一律进入同一所义塾读书,教材采用双语对照版《三字经》与《百家姓》。节日时,汉人跳秧歌,胡人舞鹰翅,孩童们混在一起唱新编童谣:“南风吹,北雪融,你我同读一本书。”
    甚至连曹丕也开始动摇。
    许昌宫中,他独自翻阅从民间搜缴而来的《联邦新政宣传册》,看到其中一页写着:“政府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人民雇佣的服务员。服务员做得不好,人民有权换人。”他手指微微颤抖,喃喃道:“这……这不是乱了吗?”
    身旁老宦官低声答:“陛下,百姓说,这才是真正的秩序??不是怕出来的顺从,而是懂道理后的选择。”
    曹丕沉默良久,终是一声长叹:“袁术虽死,其政不亡。朕守一座空城,他却得了天下人心。”
    半年之后,曹丕退位,自称“许昌书院山长”,宣布终生致力于整理古籍、教授学生,并遣使赴定陶,请求加入联邦体系。他在致章会的信中写道:
    >“吾父一生争雄,至死方悟仁政之重。今我愿放下刀兵,拾起书卷。不求高位,唯愿在洛阳太学旁,建一间小小讲堂,名为‘悔思斋’,教人明白:强国不在甲兵,而在教室。”
    章会收信落泪,当即批复:“欢迎归来,每一位愿意学习的人都值得尊重。”
    于是,又一年春,洛阳太学迎来史上最特殊的一批学子??其中有former曹军将领、胡族酋长之子、盲人账房先生、被解放的婢女、甚至是司马懿的最后一个门生。他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着南方派来的女教授讲解《社会契约论》,争论“权力来源究竟是天命还是民意”。
    课后,他们在校园湖边种下一排桃树,称之为“新生林”。
    十年光阴,如水流逝。
    定陶城外,已建成一座庞大的“文治博物馆”,陈列着袁术时代的热汤锅、第一本油印课本、柳芸当年打开的药箱、赵元晦用过的盲文竹板、以及那艘“信义号”商船的缩小模型。每日清晨,总有无数孩童排队入场,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没有战火却改变天下的岁月。
    章会年事已高,白发苍然,但仍坚持每日巡视政学堂。某日,他见一群小学生正在操场上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
    他悄悄走近,翻开一本作业,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我长大想当一名教师,因为老师告诉我,知识可以救人。去年冬天,我们村来了南方姐姐,她教我妈认字,还帮弟弟打了疫苗。现在弟弟活下来了,妈妈也能看懂药方了。我觉得,比将军还厉害。”
    另一本写道:
    >“我想发明一种会走路的房子,让流浪的人都有地方住。黄月英奶奶说,只要肯想,人人都能成为创造者。”
    章会看完,久久伫立,阳光洒在脸上,温暖如昔。
    当晚,他提笔写下人生最后一份奏章??并非呈给皇帝,而是留给未来世代:
    >“世人常问:英雄何在?
    >昔有项羽举鼎,关羽斩将,曹操横槊,皆谓之英雄。
    >然吾所见真英雄,乃那雪夜中抱着课本步行百里赴考的少女;
    >是那在战火边缘点亮油灯教童识字的老秀才;
    >是那宁愿饿死也不卖女儿换粮的父亲;
    >是那脱下铠甲拿起锄头说‘我要种出尊严’的士兵;
    >是那明知会被杀头,仍把《千字文》藏在柴堆里的母亲。
    >
    >英雄不在史册,而在人间烟火深处。
    >袁术未曾称帝,却让千万普通人成了自己命运的帝王。
    >此即文明之胜,非武力所能夺也。”
    数日后,章会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临终前,他让人将袁术墓前那块青石移至政学堂门前,亲题背面四字:**薪尽火传**。
    葬礼当日,全国停课一日,百万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手持课本默哀。北方胡汉百姓齐聚雁门关下,齐声诵读《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风过长城,书声不绝。
    多年以后,有个孩子问老师:“袁术真的存在过吗?他是不是神仙?”
    老师笑着摇头:“他不是神仙,只是一个不愿看见别人挨饿受苦的普通人。但他做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相信人心可以被光照亮,而不是被刀剑征服。”
    孩子仰头望着蓝天,认真地说:“那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个普通的英雄。”
    老师抚摸他的头,轻声道:“你已经开始了,因为你正在读书。”
    春风拂过原野,麦苗青青,书页翻动,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低语: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