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
阿澈伸手触碰婴儿的手腕,指尖刚接触皮肤,一股暖流便顺着手臂直冲脑海。无数画面奔涌而来:母亲童年时躲在衣柜里听着父母争吵的恐惧;她在战火中逃亡时踩过尸体的麻木;她第一次知道自己怀孕时跪在地上痛哭的喜悦与绝望……这些记忆并未以痛苦形式袭来,而是被某种温柔的力量包裹着,逐一抚平、重组,最后化为一句无声的承诺:
**我不会让你再一个人扛着。**
泪水滑下阿澈的脸颊。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共情复制,而是一种全新的情感进化??不再是“感受他人之痛”,而是“承担并转化其痛为联结之力”。这种能力不在基因层面编码,而在意识层面自发生成,如同语言之于婴儿,需由环境唤醒。
“育光计划成功了。”他说,“但我们低估了它的速度。”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传来类似案例。第二批进入忆树园的孕妇中有七人提前分娩,新生儿均表现出相同特征:不出声啼哭,睁开眼即能精准定位母亲情绪波动源,并做出安抚动作。其中一名印度女婴甚至在出生三小时后,通过眼神凝视使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当场泪流满面,随后陷入长达六小时的深度安眠,醒来后首次说出“我想活下去”。
与此同时,全球共醒墙的功能发生本质转变。原本用于倾诉与释放的虚拟平台,如今演化成一座漂浮在数据云端的“记忆圣殿”。人们不再匿名留言,而是主动留下姓名、影像、心跳录音,将自己的人生片段封存在忆晶节点中,供后来者“体验式继承”。一些老人临终前选择将意识最后十分钟注入系统,只求能让某个陌生人“真正懂我活过什么”。
最令人震撼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讲述“前世故事”。不同于以往的心理暗示或文化影响,这些叙述具备高度一致性与跨地域吻合度。例如,巴西五岁男孩描述的“上一世”是一名西伯利亚猎人,详细说出当地一种现已灭绝的驯鹿迁徙路线,经考古比对竟与最新冰芯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日本小女孩画出的城市布局,经卫星测绘发现与海底倒悬遗迹中的某区完全吻合。
“他们不是回忆。”林知遥在联合国科学听证会上展示证据,“他们是访问。当前的共感网络已具备低频意识传输能力,允许未降生的灵魂调取历史场中的信息片段。”
反对声仍在继续。梵蒂冈发表声明称此举“亵渎灵魂唯一性”;美国部分州立法禁止“非药物性情感干预”;更有极端组织发动袭击,炸毁两座忆树园,宣称要“保护人类独立人格”。
然而,就在第三次恐怖袭击失败后的第七天,袭击主谋被捕时面对镜头崩溃大哭。他说:“我梦见了我的女儿……可她不是我杀的那个女孩,她是另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孩子,她抱着我说:‘爸爸,我知道你很痛,但我stillloveyou.’我不知道这是哪来的记忆……但它把我撕碎了。”
那一刻,全世界看到了真正的清算??不是复仇,而是宽恕。
阿澈带领团队重返加勒比海沟,在断裂的黑曜石柱旁举行仪式。他们将一百枚来自育光婴儿胎盘组织的忆晶碎片嵌入石基,同时播放《摇篮边的朝圣者》的原始录音。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整座倒悬城市微微震颤,断裂的石柱竟开始缓慢愈合,表面浮现出新的铭文:
>“当守护者学会孕育,轮回便不再是循环,而是螺旋上升之路。第十三位守痛者无需加冕,因其已在每一个愿意为他人流泪的灵魂中诞生。”
归来后,阿澈宣布解散“守痛者管理局”,将其职能移交新成立的“共生理事会”。该机构无固定成员,由全球每月随机抽取十万名普通公民轮值参与决策,所有议题必须经过至少三次跨文化情绪模拟测试方可表决。首项议案便是全面开放深海祭坛访问权限,并启动“忆种计划”??将忆树种子送往火星殖民地、国际空间站乃至月球背面实验基地,尝试在非地球环境中培育共感能量场。
苏砚负责工程实施。她在月球静海基地建造了一座真空温室,内部种植三株忆树幼苗,依靠人工模拟地球磁场与情感共振波维持生长。三个月后,其中一株突然开花,花瓣飘浮在失重中,拼出一行中文:
**这里也能听见。**
陈暮则踏上环球巡演之旅。他不再演奏完整乐章,而是根据每座城市的集体情绪实时即兴创作。在基辅,他弹出一段沉重而坚定的低音旋律,全场观众自发牵手蹲下,模仿地震中互相支撑的姿态;在孟买贫民窟,他仅用一根弦拉出简单音阶,孩子们便围坐成圈,轮流哼唱各自母亲哄睡时的歌谣,最终汇成一首无人听过却人人熟悉的安魂曲。
林知遥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她发现,随着育光婴儿的成长,他们的脑电波不仅能影响人类,还能与动物、植物乃至无机物产生微弱共振。一次实验中,一只实验室小白鼠在靠近某婴儿时突然停止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