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冲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见风向不对,纷纷偃旗息鼓。裴十三娘后来密报:是田令公暗中施压,联合几位老臣以“边将家属不宜妄扰”为由劝止天子,方使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裴十八娘清楚,这只是暂时的退却。
    真正的杀招,往往藏于无声之处。
    果然,半月之后,府中一名负责照料花园的老花匠突然暴毙,尸检发现其茶水中含有微量砒霜。此人虽地位卑微,却是唯一知晓裴十八娘每日午时必至桂树下静坐之人。若非当日她因腹痛推迟前往,恐怕中毒的就是她本人。
    “又是茂姬的手笔。”姆娘咬牙切齿。
    裴十八娘却摇头:“不,这次比上次更狠,也更高明。她不再直接动手,而是借他人之手,不留痕迹。若非我们警觉,怕是要等到我倒下才知真相。”
    她当机立断,下令封闭花园,迁居至东跨院,并将原先亲近茂姬的几名奴婢调离内宅,改派裴家旧仆值守。同时,她开始秘密记录每一位进出内院之人的行踪,甚至在房梁角落安置铜铃机关,以防夜袭。
    就在局势愈发紧张之际,代北再次传来捷报:赵怀安亲率精骑五千,夜袭虏寇主营,斩首八百,俘获牛羊万余,迫使北境诸部暂时退兵三百里。捷报入京,朝野震动,连皇帝也在延英殿公开称赞:“赵卿果真国之干城!”
    裴十八娘闻讯,眼眶微红,却未落泪。她提笔修书一封,字迹端庄稳健:
    “妾闻君破敌凯旋,欣喜难言。腹中儿似亦感知父威,近日胎动频频,尤以戌时为甚,想是血脉呼应之兆。府中诸事井然,前番奸佞作祟,皆已挫败。妾虽身处深闺,然日夜思君忧国,不敢懈怠。惟愿君保重身体,勿以妾为念。待春风再绿渭水岸,或可见吾儿襁褓拜父于庭前。”
    信成,即遣心腹快马北送。
    而她自己,则着手准备最关键的一步??确立嫡子名分。
    她深知,在宗法森严的大唐世家,即便她诞下男婴,若无正式册立程序,仍可能被权谋之徒以“出生不明”“血统可疑”等理由质疑。唯有趁赵怀安军功正盛、圣眷回升之时,推动朝廷下诏承认其为赵氏嫡长继承人,方可万无一失。
    为此,她再度联络裴家族中重臣,请其在朝会上提议“褒奖功臣之后,以励忠贞”。又通过女冠向后宫贵妃进献一对西域进贡的珍珠步摇,附诗一首:“珠光照夜阑,凤影绕云端。何当携稚子,共舞玉阶寒。”寓意深远,引人遐想。
    终于,十月初七,一道来自中书门下的诏书悄然送达赵府:皇帝感念赵怀安镇守北疆之劳,特恩准其妻裴氏所怀骨肉,无论男女,皆视为赵门嫡嗣,待出生后赐名授爵,载入宗谱。
    诏书虽短,却如惊雷贯耳。
    全府上下震惊不已,张惠当场昏厥,茂姬连摔三盏茶具。她们终于明白,这场较量早已超出妻妾之争的范畴??裴十八娘不仅是在争宠,更是在争夺整个赵氏未来的主宰权。
    当晚,裴十八娘独坐灯下,手持那道黄绢诏书,久久不语。烛火映照她的脸庞,轮廓分明,宛如刀削。她轻轻抚摸着隆起的小腹,低声道:“听见了吗?你的名字,已被写进天命之中。”
    腹中胎儿似有所感,轻轻一动。
    她笑了。
    这一笑,不再是少女的娇羞,也不是妇人的哀怨,而是一位母亲、一位主母、一位政治棋手,在历经风雨后终于看到曙光的从容与胜利。
    但她没有丝毫放松。
    因为她知道,敌人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十一月朔日,宫中传来噩耗:皇帝突发风疾,卧床不起,太子监国。政局瞬息万变,原本支持赵家的宰相被迫闭门谢客,而郑从说则趁机拉拢一批新晋言官,酝酿新一轮攻讦。
    更要命的是,裴十八娘忽然出现胎漏之症,晨起见红,腹痛隐隐。老医妇诊脉后忧心忡忡:“夫人气血受损,恐有早产之虞,须得绝对静养,不可再劳心费神。”
    她强撑精神,一面服药调理,一面仍坚持处理要务。每夜子时,必亲自核对情报文书,安排应对策略。她甚至命人在床榻旁设案,以便卧读密报。
    “我不能倒。”她对姆娘说,“只要我还醒着,赵家就不乱。”
    或许是上苍垂怜,或许是意志撼动命运,七日后,血止痛消,胎象渐稳。老医妇激动落泪:“奇哉!此非药力所能及,实乃夫人志坚胜天!”
    裴十八娘只是淡淡一笑:“我不是要赢一场争斗,我是要赢一生。”
    腊月廿三,小年。长安飘起今冬第一场雪。
    裴十八娘倚窗而望,雪花纷飞如絮,覆盖了整座亲仁坊。府中张灯结彩,仆人们忙碌准备年节事宜。她已七个月身孕,行动不便,但仍坚持主持祭灶仪式,带领全家焚香祷告,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夜深人静,她独自坐在暖阁中,手中握着一块尚未雕琢的白玉??那是赵怀安当年求婚时所赠,一直珍藏至今。她轻轻摩挲着玉面,仿佛触摸到那个铁甲染霜的男人的掌心温度。
    “你说过会回来。”她轻声呢喃,“我也答应过你,要守住这个家。”
    窗外,雪落无声。
    屋内,烛火摇曳。
    她的身影投在墙上,高大而坚定,像一座不动的山岳,守护着即将破晓的黎明。
    这一夜,她梦见自己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站在大明宫前。阳光洒落,百官肃立,有人高呼:“赵氏嫡长,奉诏承恩!”而远方,一骑飞驰而来,铠甲鲜明,正是赵怀安归来。
    梦醒时,东方既白。
    她缓缓起身,扶着桌角走到铜镜前。镜中女子面色略显憔悴,眼神却明亮如星。
    “孩子,”她对着腹中轻语,“我们快熬到头了。”
    真正的风暴或许还未过去,但她们已经挺过了最黑暗的时刻。
    而属于赵裴两家的新篇章,正随着这一声胎动,悄然开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