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杀他们一百一千个人,以后你就是他们的爷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郭老板,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诚心诚意的和您谈这件事儿,您却跟我耍混打科,未免有点瞧不起我王某人,
    我知道你是东兴社的龙头,不过那又怎么样?民间的社团人再多,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我们军统想办谁?还没人能逃脱我们的手掌心。”
    郭英南哼了一声。
    “王处长,你这是在吓唬我吗?我郭英南在江湖上行走几十年,凭的就是信义二字,不是被吓大的,别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就算我知道,也不会把人交给你。”
    王天......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林婉儿拉上窗帘,回到书桌前,继续翻阅那些泛黄的信件。她知道,下一个故事,就在这些纸页之间等待着她去讲述。
    她轻轻翻开一页,上面写着:“李文轩,1966年被批判,1978年复职,1995年去世。”
    她拿起笔,写下新的章节标题:
    《火焰之后:重生》
    林婉儿望着那一页纸,上面的名字让她心头一震。李文轩,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他曾在王志远的信中被提及,也曾在《火焰之后》的初稿中留下过痕迹。但她从未真正深入地去了解他。她知道,自己必须补上这一课。
    她翻开笔记本,开始写下新的章节。
    “李文轩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另一种缩影。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妥协。他曾在权力的边缘徘徊,也曾亲手写下批斗他人的文字。但他并非没有悔意,只是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去面对历史。”
    “1966年,李文轩被批判。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他作为某高校的领导,被指责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并被要求公开检讨。”
    “他在检讨中写道:‘我曾经以为,只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我错了。我忽视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也忽视了思想的自由。我向错误低头,也向权力妥协。’”
    “他的检讨,被刊登在当时的报纸上,成为‘思想改造’的典型材料。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之后,他被调往偏远地区的一所中学任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基层教学生活。”
    “1978年,他被平反,并重新回到高校任职。但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而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他没有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也不再发表任何文章。他只是默默地教书,偶尔会在课堂上讲起过去的经历。”
    “他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我曾经害怕,也曾经妥协。但我始终记得,那些被我伤害过的人。我希望你们能记住,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
    林婉儿停下笔,脑海中浮现出李文轩的模样。她曾见过他晚年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本书,神情平静,眼神却透着一丝复杂。
    她继续写道:
    “李文轩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了‘背叛’这个词。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吗?还是他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去生存?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又有多少人,最终选择了妥协,而不是坚持?”
    “他的选择,或许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但他留下的,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警示。他让我们明白,在历史的洪流中,没有人能完全保持纯粹。每个人都在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他曾写过一封给王志远的信,信中写道:‘志远,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当年的誓言。我曾经以为,只要目标正确,手段就可以不计。但现在我才明白,正义的果实,从来不能从不义的土壤中长出。’”
    “这句话,与王志远在遗书中写下的内容如出一辙。他们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王志远选择了沉默,而李文轩选择了妥协。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对历史的思考,也没有放弃对真相的追寻。”
    林婉儿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望着夜色。远处的灯火依旧闪烁,像是无数未竟的梦想。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不只是记录历史,更是在守护真相。
    她想起自己曾采访过的一位老教授。那位教授在谈到李文轩时,曾说:“他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英雄。他只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他犯过错误,但也留下了反思。我们应该记住他,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理解。”
    林婉儿点点头。她知道,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对那段历史的回应。她不是在塑造英雄,也不是在批判罪人,而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个体。
    几天后,她前往李文轩生前居住的老小区,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他的资料。那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楼道里堆满了杂物,墙上还贴着几十年前的宣传画。
    她在一位老邻居的帮助下,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