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各取所需,行为纯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喵双十一狂欢夜10号晚上举办。
    所以9号就得提前来到现场彩排。
    前往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路上,小助理在看AlexorTaylor的纽约街访视频,央央金则找到沈倦聊起了接下来的工作安...
    深夜的剪辑室只亮着一盏台灯,屏幕上的画面定格在男孩奔跑的瞬间??他脚步歪斜,却笑得毫无保留。我反复播放那一帧,直到眼睛发酸。窗外城市早已沉睡,唯有远处高架桥上偶尔掠过的车灯,像流星划过寂静的夜空。苏棠不知何时靠在门框边,手里端着两杯热牛奶,轻轻放在我桌上。
    “你还在看那个镜头?”她低声问。
    我点头,声音有些哑:“他跑起来的样子……和小禾第一次在医院花园学走路时一模一样。”
    她没说话,只是坐到我身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那本子已经翻得卷了角,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采访片段、拍摄计划、还有那些我们不敢轻易说出口的情绪。
    “明天要去‘小禾之家’做放映会。”她说,“朵朵说她们准备了一个节目。”
    我笑了笑:“这群孩子啊,总想给我们惊喜。”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理山间的小院里。“小禾之家”门口挂上了手工彩带,孩子们用蜡笔画了一块大牌子:“欢迎顾叔叔和苏姐姐回家!”朵朵穿着粉色连衣裙站在最前面,手里举着一台玩具摄像机,一本正经地喊:“Action!”
    我们带来的不是成片,而是《最初的光》与部分未剪辑素材。当投影仪亮起,小禾七岁的笑脸出现在白墙上时,整个院子安静了下来。风吹动树梢,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屏息凝听。
    “哇……那是小时候的小禾姐姐!”一个女孩惊呼。
    “她好会讲故事哦!”另一个男孩仰头看向天空,“我也想拍电影。”
    放映结束后,朵朵带着十几个孩子走上前,排成一列。她清了清嗓子:“这是我们为小禾姐姐写的诗,我们要用‘云广播’念给她听。”
    于是,在微风中,稚嫩的声音一句句响起:
    >“你说白云是写信的纸,
    >我们就把梦折成飞机,
    >一架一架扔向蓝天。
    >如果哪天你收到,请回个音,
    >告诉我们星星冷不冷,月亮甜不甜。”
    最后一个字落下,所有人抬头望天。恰好一朵胖乎乎的云缓缓飘过,形状真如一张微笑的脸。
    我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刻,顺手发到了项目群。不到十分钟,陈默回了个表情包:一颗星星点亮了黑夜。
    回程路上,苏棠忽然说:“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把‘给小禾回信’做成常设项目?不只是留言,还可以收集声音、影像、甚至气味记录。有人录下雨后泥土的味道,说那是‘小禾最喜欢的气息’。”
    我望着窗外流动的风景,点头:“不如叫‘感官博物馆’吧。不只有视觉,也不只是记忆,而是让所有细微的感受都被珍藏。”
    她笑了:“听起来像个童话。”
    “可这个世界本来就需要童话。”我说,“尤其是当现实太重的时候。”
    几天后,我们在北京启动了首个“感官采集站”。第一个参与者是一位盲童母亲,她带来一瓶风铃草精油。“这是我女儿唯一能记住的香味,”她说,“她在化疗期间闻着它入睡。现在她走了,但我每次打开瓶盖,就像她还在身边。”
    我们为她录制了一段独白,并将精油封存在特制玻璃舱内,旁边配了一句手写标签:“爱是有味道的。”
    与此同时,《你还在这里》进入第二阶段拍摄。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了更遥远的地方??云南边境的一所乡村小学。那里有个叫阿岩的十二岁男孩,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但从八岁起就开始用手绘漫画记录校园生活。去年冬天,他偶然看到《我记得,你也记得》的片段,竟从中学会了“表达”这个词。
    他给我们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看不见声音,但我想让它被看见。
    >所以我画了很多格子,每一格都是我想说的话。
    >小禾姐姐教会我,即使没人听见,也要发出光。”
    我们抵达那天,正逢暴雨初歇。泥泞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围坐在屋檐下,传阅一本皱巴巴的漫画册。封面画着一个戴助听器的女孩站在山顶,手中举着一面旗,上面写着:“我能听见春天。”
    阿岩不会说话,但用手语告诉我们,这本漫画名叫《静音星球》。故事讲的是一个听不见世界的孩子如何通过画画,让别人“听见”她的内心。
    “你能帮我拍下来吗?”他比划着问,“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沉默也可以很响。”
    我们答应了。
    接下来两周,摄制组驻扎在学校。没有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