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沿海岛屿。这里是祖国南部的重要农业与渔业基地,农业以海洋养殖和海岛种植为主,地形复杂、台风频繁,机械化推广面临诸多挑战。
李婷团队带来了防台风农机设备、耐盐碱种植系统和远程监测平台,帮助农民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高效生产。
“以前台风一来,农机就报废了。”一位来自北海的年轻渔民黄志刚感慨道,“现在有了防风设备,我们也能安心种地了。”
李婷点头:“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农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农民掌握现代技术,用科学的方法种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培训结束后,李婷团队在广西设立了第九个“农机技师培训基地”,并安排技术员长期驻点,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回到北京后,李婷再次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反馈。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申请建设农机服务站,农民的参与热情高涨,共享农机的推广进入了快车道。
“李姐,好消息!”林晓雯兴奋地冲进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刚刚批复了‘共享农机示范县’扩大试点,新增试点县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四川、广西等地,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进一步深化推广模式。”
“太好了!”李婷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这说明我们的模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不仅如此。”林晓雯继续说道,“还有几家农机制造企业也表示愿意加入,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合作。”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推广设备。”李婷沉思片刻,“更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真正受益。”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婷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夜景,思绪万千。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她拿出手机,给林晓雯发了条消息:“晓雯,准备第十七期培训吧。这次我们要走得更远,深入边疆、海岛、高山、草原,把农机技术真正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窗外的星星点点,仿佛无数希望在闪烁。
李婷微微一笑,转身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几天后,第十七期培训计划正式敲定。李婷团队将目标锁定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高山峡谷、广西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山区、西藏阿里无人区以及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这些地区地势险峻、交通闭塞,农业发展长期受限,但同时也是国家生态屏障和边疆稳定的重要区域。
李婷亲自带队前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里是第十七期培训的首站。培训地点设在怒江大峡谷一处新建的山区农机服务中心,现场聚集了来自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青年农民。
“各位学员,欢迎你们加入‘农机技师’培训计划。”李婷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你们将成为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希望你们认真学习,掌握技能,为家乡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培训内容涵盖山地适用的轻型履带拖拉机、智能山地播种机、远程监测系统等,设备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陡坡、湿滑、多雨等复杂地形条件,确保稳定性和操控性。
“以前我们种地全靠人力,山高路远,机械根本上不来。”一位傈僳族学员阿普感慨道,“没想到现在有专门适合我们这儿的农机,真是开眼界了。”
李婷笑着点头:“科技的发展,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这次带来的设备,都是根据山区环境专门设计的,操作简便、维护方便,适合你们长期使用。”
为了提升培训的实用性,李婷团队优化了“农机维修模拟系统”和“远程诊断平台”,并开发了适用于山区通信条件的卫星联网模块,确保即使在信号微弱的深山峡谷,也能实现远程指导。
“我们要让农民不再依赖外部维修,而是自己也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李婷在培训现场强调,“这样不仅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也能增强农民的自主性。”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不少人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甚至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操作。一位来自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年轻农民阿南在操作一台山地播种机时,不小心卡住了传动轴,他立刻打开“农机管家”APP,按照提示一步步排查故障,最终顺利解决问题,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以前觉得农机维修是件很神秘的事。”阿南兴奋地说,“现在才发现,只要掌握了方法,其实并不难。”
培训结束后,李婷组织了一场“农机技师技能比武”,邀请学员分组操作设备、排查故障,比拼技能水平。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积极参与,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农机技师”。
“你们是未来的希望。”李婷看着这些年轻人,心中充满欣慰,“希望你们能把所学带回村里,帮助更多的农民。”
离开怒江后,李婷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广西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