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唯有如此,方能坦然面对后续的种种挑战,不因创业路上的损失而耿耿于怀。无问僧的用意深远,他不仅希望陆静能明白这个道理,更希望通过陆静,让整个团队都领悟到这一创业真谛——创业一旦启程,所有的付出,都将化作沉没成本,成为过去。
原来,这便是老师和自家老公共同打造的“创业道经济学”基石。要用这种超然的心态去创业,可真是难为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每一份投入,都是对心态的一次严峻考验啊。
陆静也恍然大悟,回想起自己创业之初,囊中羞涩,淘宝店刚起步时,卖的不过是儿子的二手玩具,那时她对成本的概念还相当模糊,完全是无本创业。如今,那样的创业机会已一去不复返。她终于明白,无问僧给她上的这堂课,并非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希望她能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
无问僧向来不是那种喜欢传授现成知识的老师,他认为知识随处可得,网上、书本里应有尽有。但智慧却不同,它无法轻易获取。无问僧是个能随时随地创造新概念的高手,他创造的概念或许无法像教科书那样广泛流传,因为每个概念都是针对特定学生、特定情境而量身定制的。哪怕只能对一人、一时、一事产生启发,他都坚信,这种顺手拈来的概念,能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远比学会无尽的专业知识更有价值。
此刻,陆静也豁然开朗,理解了老师所说的“投入”并非仅限于金钱,而是涵盖了一切资源——金钱、人脉、关系、友情、爱情、亲情、时间、精力……一旦创业投入,这些便都将成为沉没成本,无法挽回。那么,这些投入究竟能换来什么呢?无非就是“时效资产”与“时机资产”。而这两个资产将如何演变?如何抉择?如何创造价值?显然,这正是无问僧接下来要讲解的核心内容。
无问僧潇洒地在白板上挥毫,写下了“静静公司”与“文文公司”两行大字,紧接着,又在下方工整地添上了“重资产”与“轻资产”两个关键词。他轻轻一点白板,便开启了为陆静深度剖析“重资产”与“轻资产”概念。
想象一下,有两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怀揣着同样的三百万创业梦想,分别创立了静静公司和文文公司。这两家公司,人数相当,都是二十人的精英团队。他们同样用了一年的时间,静静公司打造出了一款搜索软件,而文文公司则成功部署了一个超级ERP系统。到了第二年,两家公司都正式扬帆起航,收入均破千万,净利润也都是喜人的三百万。现在,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才是重资产的代表,谁又是轻资产的典范呢?
这次,无问僧没有沿用包租婆模式,陆静的理解之路自然就没那么顺畅了。她索性启动了她的“知而不思”大法,心想两家公司看起来都差不多,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两家都是轻资产!”
无问僧并未直接戳破她的想法,而是继续娓娓道来,揭示了两家公司后续的经营情况。静静公司接到的都是小单子,每个客户一年贡献的营业额也就一万元左右。而文文公司呢,那可是大手笔,每个客户一年就能带来五十万元的营业额。到了第二年,两家公司的业绩变化可谓天壤之别。静静公司营业额飙升至一亿,但净利润还是稳稳地停在三百万。文文公司虽然营业额只有两千万,但净利润却翻了一番,达到了六百万。现在,再来看这两家公司,你觉得哪一家是重资产,哪一家是轻资产呢?
陆静这回算是品出味儿来了,心里暗自嘀咕:老师这坑挖得可真深啊!两家公司明明起步一样,怎么第二年就差这么多呢?这次无问僧没拿包租婆来打比方,她一时之间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无问僧见陆静不吭声,便换了个角度问道:“这样吧,你说说看,这一年下来,这两家公司的资产,哪一家更值钱些?”
这次的问题可难不倒陆静了,值不值钱,不就像那个店铺值钱一样吗,这个账她挺会算。第二年,静静公司营业额高达一亿,而文文公司只有两千万。虽然文文公司的净利润多一些,但利润率太高了,这种好事儿哪能一直持续下去呢?这不就像那些租金高昂的旺铺一样,虽然一时风光,但长久不了嘛!想到这里,陆静信心满满地回答:“那自然是静静公司更值钱啦!”
无问僧又抛出了问题:“好,咱们再回过头看看,你刚才一口咬定这两家公司都是轻资产,你觉得这判断里头有啥不妥当的吗?”
陆静见无问僧又提起了这事儿,自个儿心里琢磨着应该没啥大错,但又怕无问僧给她下套。于是,她小心翼翼地回答:“两家都算是轻资产,应该没啥问题吧?”说完,她瞥见无问僧脸色似乎又要变,连忙又补了一句:“是不是因为文文公司搞ERP的那块儿市场小,静静公司搞搜索的市场大,所以市场大的资产就大,市场小的资产就小?老师啊,我这脑瓜子真的不灵光,您可别动怒啊。”说完,她眼眶里已经水汪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