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劝进称王(万字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没有什麽,但茶叶和粮食却与奴隶能否活下来息息相关。
    这场起义只是开始,随着后续气候变化,加上中原混战导致粮食价格越来越高,吐蕃高原上的奴隶起义还会越来越频繁。
    在历史上,奴隶起义虽然被贵族们联手镇压下去了,但原本强盛的吐蕃王朝也陷入了一千多年的分裂。
    宋代虽然占据了青塘地区,却又很快丢失。
    元明清,虽然在名义上控制了吐蕃高原,但实际上也只能影响安多丶康巴和卫藏东部罢了。
    不管是元代的吐蕃总管,亦或者是明代的僧官大宝法王,亦或者是清代的僧官,他们都只能控制喇萨四周,对山南和西边的地区则是完全管不了,甚至还需要不断请求中原王朝派兵帮忙。
    喇萨那群僧人请求元明清三朝派兵平叛的频率,不知道的还以为除了喇萨,全在叛乱。
    元明清三代面对这群僧人的求援,除了蒙古骑兵去的比较频繁外,其次就是清朝了。
    不过乾隆年间平叛几次后,就连乾隆也感觉到了棘手,乾脆把大军撤到了昌都,甚至裁撤了昌都的驻藏军队,缩减到了几百人的规模。
    到了嘉庆年间,乾脆什麽都不管了,哪怕僧人们喊破嗓子也假装听不见。
    至于明代,除了永乐年间还会出兵巡视,保障乌斯藏驿道通畅后,后续的宣德到弘治年间,基本处于不管不顾的状态。
    等到万历年间,乾脆授权给丽江木氏土司,让木氏土司率兵维持康区到喇萨的秩序。
    一个云南的土司,带着两三千「木瓜兵」,就能维持大半个康区的秩序。
    这要是被松赞干布知道,估计棺材板都挡不住他的咆哮声。
    由此也能看出,从今往后,整个吐蕃高原将会进入何等式微的局面中。
    不出意外,三百多万直属人口的吐蕃,将会在接下来几十年的大起义中死去最少三分之二的人口。
    就是不知道有了尚摩鄢这股势力,吐蕃高原会进入怎样的局面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开口说道:「这几日平叛讨回不少钱粮,你们既然要走,便从府衙的仓库中提三十万石粮食走故桃关回去吧。」
    「谢节帅赏赐!」听到刘继隆的话,没卢丹增和韦工罗碌连忙恭敬行礼。
    此前刘继隆已经赏赐了他们二十万石粮食,如今又是二十万石。
    四十万石粮食,都够多康几十万众吃三四个月了,更不要提这段时间帮助镇压叛乱的赏赐了。
    「退下吧,明日我在大殿摆宴,为你们送行。」
    「是……」
    二人退出了中堂,刘继隆也重新投入了面前的政务之中。
    在他投入政务之中的同时,距离成都三百馀里外的戎州僰道城(宜宾)内,高骈却正跪在州衙门前,恭敬从天使手中接过了圣旨。
    「高节帅,今日开始,您就是郡王了,希望您不要辜负陛下的圣恩。」
    小马坊使的田令孜羡慕看着眼前的高骈,而高骈也早就听闻田令孜的乾爹是皇帝身旁的亲信田允,因此郑重作揖道:
    「陛下圣恩,吾定不敢辜负。」
    高骈话音落下,站在他身旁的年轻将领便回头示意起来。
    两名兵卒托着木盘走上前来,盘子盖上红布,田令孜见状哪里不懂,脸色犹豫道:「这丶这恐怕不好吧。」
    「天使但请收下,不然就是瞧不起吾了。」高骈抬手示意。
    田令孜见状也想起了自己出发前,自家阿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
    出使三川的差事,可不是个便宜的差事。
    田允有预感天下即将变化,所以才花了大力气,让田令孜这个清水衙门的小马坊使来出使三川,为的就是结交高骈。
    「既然如此,那某便取一半;另外一半等到郡王有喜事,下次传旨时,再取走吧。」
    「如此甚好。」高骈也不强求,而是看着田令孜接过木盘,随后转头看向那青年将领:
    「四十三郎,安排天使去休息,待天使回朝,派兵马护送天使出川。」
    「是!」
    在三川之地,能被高骈称呼为四十三郎的,也只有他的长子高钦了。
    高钦不过二十二岁,文采武略均不显,故此高骈十分忧愁。
    在明知戎州不易被南蛮进犯的局面下,他刻意将其安排在了戎州,也说明他更希望其能够平安,而不是斩获什麽大功。
    高钦安排人护送田令孜前往了寅宾馆休息,而他则是跟随高骈走向了大堂。
    不多时,如此走入大堂,高骈坐下后,高钦为他倒了杯茶。
    望着炒茶被热水烫开,高骈不由得想到了如今的局面,同时开口道:「近来北边的情况如何了?」
    「陇右吗?」高钦确实没有什麽才能,竟然需要询问才敢回答。
    眼见自家阿耶点头,高钦这才说道:「几日前,三川内的叛乱便开始变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