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来,历朝历代灭亡的下场,皆是如此。
用前世那位老师说的话就是「脱离百姓太远」,所以才觉得自己的加税仅有那麽「一点点」。
吏治问题怎麽解决?刘继隆想的办法是将吏员纳入官员升迁体系中,给吏员发俸禄,考功升迁。
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培养许许多多可以更替吏员的人,让吏员自己产生危机感,所以国子监应运而生。
抓反腐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而刘继隆要做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抓任何人,任何人被拉下马后,都能有人快速补上。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官吏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套制度很简陋,但足够应对如今的局面了。
只有更为具体的制度,那得等到即将平定天下,甚至已经平定天下,他才能重新构思。
毕竟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太多了,单说世家豪强的问题,他就得花费心力平衡应对。
除此之外,自安史之乱以来,地方节度使坐大的问题,也需要他解决。
历史上赵匡胤面对的局面更差,所以只能猛药治重症。
但自己遇到的局面虽然也很差,却并非无法解决,没有必要一刀切。
如今还在打天下,都督府这种和节度使差距不大的制度,暂时不可罢黜。
等到打下天下,地方治理权必须分家,而明代的三司制度,无疑是他可以借鉴的最好制度。
宋代的分权太彻底,文压武压得太彻底,清代以小族凌大族,条件不具备。
思前想后,也只有明代的三司制度可供借鉴了。
虽说明代后期积弱,但二百多年的内地超强稳定期,也足够说明在制度上,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想到此处,刘继隆脑中大概有了个想法,而现在摆在他眼前的,则是明年的陇右应该怎麽打。
「节帅!」
忽的,脚步声传来,张武急匆匆走入殿内,对刘继隆作揖道:
「节帅,山南东道的三仙楼中有谍子传来消息,王仙芝被讨平,河南道的庞勋也被讨平。」
「如今河淮三大寇中,仅有盘踞蕲州丶黄州丶舒州的黄巢未被讨平了。」
张武神色焦急,因为他清楚,如果三大寇被讨平,那朝廷也就可以继续从中原抽调力量,再次进攻他们了。
对此,刘继隆并不慌张,而是略微皱眉,随后安抚道:
「无须担忧,庞勋和王仙芝已经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做了,如今河淮两道和山南东道的生产被严重破坏,加上我军连战连捷,地方藩镇必然阳奉阴违,起运的钱粮只会越来越少。」
「黄巢在蕲州待了这麽久,这并不符合流寇的姿态,我猜想他图谋不浅……取舆图来。」
刘继隆沉吟着评价黄巢,随后吩咐张武取来舆图。
张武见状,熟悉的在中堂的书架上取来舆图,平铺在桌上。
刘继隆起身与张武观看,只是呼吸间,他便嘴角轻挑,将手放在了江南西道的江州(九江)与池州之上。
「这厮若是在打造舟船,那就能够说明他为什么半年没有动静了。」
「他要南下,打江南……」
张武眼前一亮,语气都不由得激动了几分:「好!」
「如今三川最为富庶之地已经被我军夺取,而河淮两道又被打烂,河北又有三镇占据大片土地,朝廷只能依靠江南。」
「若是江南生乱,那朝廷便彻底没了钱粮,自然无法与我们僵持。」
激动过后,张武又似乎想到了什麽,冷静下来道:「可节帅,江南对朝廷如此重要,朝廷定然不会放任黄巢不管。」
「加上刘瞻丶康承训的兵马都在黄巢左右,而官军可调动的舟船亦不少,黄巢恐怕无法在江南壮大声势。」
「无碍!」刘继隆在舆图上的江南画了个圈:「只要让江南乱一阵子就足够了。」
「明年你率军巩固三川,等待入冬后我率兵南下与高骈争夺剩下的三川州县和黔中道。」
「届时关内道丶剑南道丶山南西道丶陇右道都在我们手中,关中唾手可得。」
「拿下关中,朝廷只能逃往北都,届时我们也能趁势攻入东都洛阳。」
「待局势稍缓,便可进取河淮两道,先南后北的拿下江南和岭南,再北上攻取河东和河北。」
刘继隆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张武听后眉头紧皱道:「自古以来都是先北后南,未曾听过先南后北。」
他话音落下,略微沉思后便恍然大悟,抬头看向刘继隆:「节帅莫非是还未想好如何处置皇帝?」
「算是,但也不算。」刘继隆颔首回应,接着说道:
「董卓前车之鉴在前,若是我们直接在关中拿下唐廷,届时河东与河北必然生乱,河淮两道和江南也会群雄四起。」
「即便皇帝在我们手中,可若是诸镇来讨,也不免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