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劝进称王(万字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能光顾着打仗,也得注重地方民生,尤其是修缮水利,修整道路,帮助百姓修葺房屋,治理耕地等等。」
    「你手中的西川是个富庶的地方,但为何成都府以外的百姓那麽困苦,你得想想清楚。」
    「等义山到来,他会帮助你和耿明治理西川和东川,但你们也不能依赖他。」
    「义山毕竟不再年轻,若不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我也不会劳烦他走这千里路途。」
    刘继隆话虽这麽说,但想到多年不见李商隐,如今能等他到来见上一面,交代些事情,他心中也着实高兴。
    这麽想着,他便起身与张武往中堂走去,不多时便来到了中堂。
    张武眼见他要处理政务,便主动告辞离开了。
    在他走后,刘继隆也翻看了高进达派人送来的那些文册。
    这些文册,基本都是陇右的钱粮度支与图籍和吏司文册,看得人一个头两个大。
    但即便如此,刘继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翻看,并从中了解到了如今的陇右情况。
    事实证明,三川的世家豪强确实富得流油。
    眼下不过是正月初三,但此前半个多月时间里,陇右军便镇压了二十二场叛乱,抄没了十八个世家,五十九个庶族,查抄的耕地多达三百多万亩,现钱和黄金白银以及商货粮食更是不计其数。
    前后往陇右送去了二百多万贯现钱,以及价值八十多万贯的黄金白银。
    除此之外,三川自己留下了一百多万贯现钱,以及价值五百多万贯的商货和三百多万石粮食。
    送往陇右的那些现钱为高进达解决了燃眉之急,最少足够他应发陇右近一年的度支了。
    如今的陇右有兵十六万,官五千二百馀人,吏一万二千馀人,还有国子监的七千二百馀名教习。
    夺取三川后,各类开支骤增,每年固定度支都在三百四十万贯浮动,压力不轻。
    不过从三川获取的土地人口来看,来年陇右的赋税也将增长,而丝绸之路也将因为三川的市场重启。
    都护府仓库里挤压的那些香料,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刘继隆缓缓合上文册,揉了揉眉心,在心中思绪道:
    「二府二十九州,旧册抄录中有三百二十馀万人口,二千四百馀万亩耕地。」
    「这毕竟是抄录的数据,恐怕早已失真,具体的得等都护府治下的这些官吏重新丈量,重新登籍造册,均分田地后才能知晓答案。」
    「不过即便是抄录的旧数据,以此数据推算,按照陇右的税率进行徵税,也能徵得最少八百万石粮食。」
    「加上商税的话,以市价折钱,应该不少于六百万贯税收。」
    「这税率与朝廷相比,着实不高,但此前在陇右可以将田地尽数均分,而三川却还有大量土地掌握在世家豪强手中。」
    「我如今不能与他们彻底撕破脸,四成的税率还是太高,倒是可以酌情降低些。」
    刘继隆放下揉眉的左手,接着在纸上涂涂画画,很快便有了主意。
    「将税率下调至三成五,虽说没减少太多,但也比朝廷正税和杂税带给百姓的负担降低很多了。」
    刘继隆暗自颔首,随后召来府衙的官员,将最新的税政告诉了他们,并让他们将自己的手书送往陇右。
    既然要降,那自然是陇右治下所有地方都要降税,单降低三川可不行。
    更何况乱世重税,治世自然要轻税。
    陇右的百姓也差不多繁衍了一代人,土地却没有扩张太多,人均耕地还是那麽多,酌情降低税率,也算在鼓励陇右的百姓,让陇右出身的兵卒看到征战的成果。
    「吏治问题,着实需要认真对待。」
    刘继隆看着那些旧册,眉宇间隐隐闪过忧愁。
    明明朝廷在三川的总税率并不低,百姓几乎承受着四成五的税率压榨,可朝廷能收到的钱却并不多,大头都被胥吏和地方官员中饱私囊去了。
    最后百姓承受了盘剥,地方官员胥吏吃得脑满肠肥,朝廷却依旧苦哈哈的过着日子,还背负了地方官员胥吏的骂名。
    估计坐在皇位上的李漼怎麽也想不明白,他不过加了二分税,每亩地不过就加几斤粮食,怎麽就把百姓逼得不得不造反了。
    殊不知他只加几斤粮食的税,而地方胥吏却加征十几斤的税,每亩加征十几斤。
    对于亩产在一二百斤徘徊的耕地来说,这十几斤粮食似乎不多。
    可别忘了,这只是加征的税,而在加征之前,这天下的土地,早就不知道被征了多少税。
    兴许在皇帝眼里,朝廷在每亩地上所征的税,总数也不过就是二十几斤粮食。
    但是在地方胥吏手中,这二十几斤粮食,早就翻倍成了七八十斤粮食。
    原本还能苟活的百姓,若是遇到点人祸,亦或者倒霉遇到天灾,那除了揭竿而起,便再无他法了。
    自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