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人来之前,都设想过李恒会随着名气增大而提出额外要求,为此,《收获》杂志也在方方面面做了周全准备。
结果—!
!李恒一句多馀的屁话都没放,就把协议给签了。
其实不是他不知道索取,只是他明白一个理,自己能有今天,能在大风大浪中完好生存下来,并且社会名望更进一步,都离不开巴老爷子和《收获》杂志的鼎力支持。
只是人嘛,不要忘本,不要太过贪多,自己能吃一口好的,把剩下的分给其他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重生过来的李恒经历这一些系列事情后,很多东西看得透彻,在文坛这个圈子里,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太累,需要朋友,且朋友越多越好。
单行本协议签订后,邹平又从公文包中掏出一份文件交给他。
李恒好奇问:「这又是什麽?」
邹平看看廖主编,见后者没有开口之意,当即解释道:「这是一份授权协议,目前有许多国家向杂志社申请出版外文版《活着》—」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李恒高兴问:「有哪些国家。」
《活着》能走向海外,邹平貌似比他这个作者还兴奋,崴着手指娓娓道来:「最活跃且申请次数最多的国家有德国丶瑞士丶奥地利和西班牙,另外法国丶义大利丶韩国丶日本丶越南和美国等国家的出版意愿也非常强烈。同时香江的博益出版社和海峡对面的麦由出版社一直在联系我们,希望我们授权给他们出版。」
李恒听得喜出望外,「没想到会有这麽多国家和地区申请,他们是从什麽渠道知晓《活着》这本书的?」
这时廖主编插话进来:「自从尼克森访华丶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现在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掀起了一片建交潮,虽然这里面有些国家还没与我们正式建交,但正在热络接触中。
上面领导很喜欢你这本书,也一致看好你这本书,在与各国商谈文化交流时,向外推荐了你这本书,没想到效果非常不错。
《纽约时报》还为《活着》做了专栏报导,称赞此书描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全貌,它以福贵的口吻讲述了二十世纪中的中国史,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典范。」
李恒听得有些飘飘然,突然对《活着》在海外的影响力有点期待了,接下来又花了10多分钟看合同丶签合同。
两份合同签完,邹平自动神隐丶随意找个藉口离开了书房,廖主编接过了话题。
廖化开口:「师弟,还有两件事,要徵求你同意。」
李恒道:「师哥你说。」
廖主编从包里掏出一封信,摆到他跟前:「这是香江金庸老先生寄来的信件,拖我们转交给你,目的是想来内地拜访你。」
ps:先更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