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今晚要在西城找个客栈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P>
    苏轼坐在车上,从北城入城后,大部分地方与普通城池无异,街头巷尾摊贩林立,招牌高高挂起,在风中摇曳,各种吆喝声音不绝于耳。</P>
    等到了西城附近,样子就变得不同起来。</P>
    由于当初建火车的时候,还没法解决汉水那么大的河流建桥的事宜,所以火车桥是从上游河道建造,那里有长寿岛,河道最窄处只有不到十米,桥墩可以在岛上建造。</P>
    如此一来,火车站就只能放在西城,并且城西也靠近钢铁产区,后世十堰、谷城、保康、房县等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我国建国初期,二汽就选址于十堰。</P>
    因此整个襄阳城西就成为了大量工厂的汇聚点,城西内外也受到工厂的影响,各种五六层高的楼房纷纷建造,与城东的老城区形成极大的反差。</P>
    正是晌午,城里工坊下工吃午饭的时候,一个襄阳钢铁厂在城里的加工厂大门打开,成群结队的工人出来。</P>
    他们穿着用麻布做的蓝色短衫,下身是蓝色长裤,有的连手套都没有摘,身上脏兮兮的,却个个笑逐颜开,行走在路上,全身上下洋溢着自信的光芒。</P>
    那厂房外面的砖墙上,还写着“工人是国家的基石!”</P>
    “叮铃铃!”</P>
    附近纺织厂的大门也很快打开。</P>
    铃声清脆悦耳。</P>
    女工们银铃般的笑声传出。</P>
    她们穿着上面布满花朵的长袖,下面同样穿着长裤,头发只是简单挽着。</P>
    从工厂出来之后,有的回家吃饭,有的走去了附近餐馆。</P>
    纺织厂外面的砖墙上同样有标语,上面写着知院在报纸上多次写的文章摘句“巾帼不让须眉”“男女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P>
    “来来来,让一让,让一让。”</P>
    “咱们今天去哪吃啊。”</P>
    “下午放工后老李,帮我去接一下孩子。”</P>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P>
    “叮铃铃。”</P>
    各种工人之间的对话,自行车的铃铛声,工厂蒸汽机传来的轰鸣声,还有远处工人学校正飘荡着的大宋龙旗,勾勒出了一副与城里完全不同的世界。</P>
    苏轼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了一丝光芒,他听到有人在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P>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