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然而面对祁王室的暴行,仁教弟子满心愤恨。
    当年若非童夫子入祁王室疆域,哪里有现在的祁国。
    这百多年来,仁教弟子为祁国做了多少贡献,可祁王竟然对仁教弃之如履。
    对于祁王的不仁不义,仁教弟子自然也不会甘之受之。
    随着祁国变革越演越烈,仁教弟子们愤而出走,前往各大诸侯国。
    对于这些仁教弟子的离去,祁王并没有阻拦,甚至欢喜不已。
    这些祸害走了,祁国的变革也就少了阻碍。
    至于说斩草除根,倒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祁国虽说与仁教撕破了脸皮,但终究还是留了些面子。
    比如,仁教的祖庭没有收回,依旧允许仁教在他们的祖庭丘地传道。
    仁教对于童夫子的供奉,祁国也没有阻止。
    为的就是防止仁教彻底走到祁国的对立面。
    毕竟仁教还有童夫子这尊大神。
    童夫子有多强,祁王蛮并不是特别清楚。
    但他知道一点,童夫子活了几百年啊!
    凡是弱一点,能活几百年吗?
    再说了,童夫子手里可是还有帝君恩赐的圣物,帝君恩赐的圣物啊,真要是拿出这东西,咳咳。
    总之,虽说祁王蛮对祁王室疆域进行了改造,但始终对仁教保持着些许敬畏。
    至少仁教所在的丘地,并未因此受到多少影响。
    要说影响,倒也有。
    因为祁王室对商业野蛮干预,导致商品价格出现了普遍上涨,百姓生活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而除了这个问题,最大的问题则是逃难者太多了。
    百姓或许没有读过书,不懂得多少道理,但生活的变化,他们还是能感受到的到。
    以前不能说家家户户有余粮,天天都能吃到肉食。
    至少温饱还算可以,而且每年也能吃上几顿荤腥,到了节日更是有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
    闲暇之时,跳舞,唱歌,聚会,一样不缺。
    可现在呐?
    歌舞禁止了。
    聚会超过五人就是违规,甚至可能被抓走。
    吃喝就更别说了。
    以前种田之余,能去钓鱼,打猎,甭管是不是空军佬,总归还是能得到些许收获。
    不多,但足以改善伙食。
    现在好了,山里,水里,全他娘是朝廷的了。
    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不能下河,不能上山,可不就少了很多收入来源。
    如果仅仅是这样,日子倒也还勉强能过。
    可这商品又是怎么回事?
    粮食不让交易。
    咋地,我们除了粮食,用不上其他的东西了吗。
    食盐。
    布匹。
    农具。
    家具。
    什么玩意不需要购买啊。
    仅凭家里的产出,能满足所有需要吗?
    扯淡。
    现在好了,什么东西都涨价。
    农具都他娘的涨了十倍。
    行,不让交易,我们以物易物总行了吧。
    祁王室疆域,凡是需要为生活奔波的底层百姓,哪个不是被迫害的苦不堪言。
    这般情况下,大量农田被抛弃,农民,工匠,商人纷纷逃跑。
    哪怕被抓到要贬为奴隶,也挡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从祁王室疆域改革以来,先后有二十万人逃到了丘地。
    丘地本就不大,只有三百里方圆。
    人口不过一百多万。
    现在先后涌入二十万人,已经达到了丘地四分之一的总人口。
    这些人可大多是流民。
    无土。
    无业。
    无积蓄。
    大量的流民涌入,不仅让丘地的治安变得动荡。
    为了安置这数十万流民,仁教忙得不可开交。
    而面对大量的逃亡问题,祁王蛮有感于百姓才是国家最大的财富,贴心的选择了加重刑罚。
    凡是逃亡被抓者,不仅自己要被贬为奴隶,送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当奴隶,家人也不能幸免。
    不仅如此,为了惩罚他们,所有人都要带着脚铐手铐,宛若畜生般被锁起来。
    祁国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奇景。
    大量幼童好似牲口一样,被拴在草棚内。
    被称之为逃奴子。
    他们都是因为家人逃亡而被牵连的小孩子。
    逃奴的命不是命,甚至比奴隶还要低贱。
    奴隶尚且是主人的财产,除了部分沙比,大部分的主人对待自己的财产可不会随意虐待。
    毕竟活着的,优质的,能产出的奴隶才有价值。
    但逃奴不一样。
    逃奴属于国家。
    国家属于谁?
    谁知道呐。
    反正管理逃奴的官员不在乎。
    毕竟不是自家的东西,好的,坏的,活得,死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往死里用,完成上面的任务。
    毕竟逃奴不是自己的,但逃奴创造出来的价值,属于自己的功绩啊。
    这就是一种可消耗的资源。
    在官僚的残酷压迫下,逃奴的生活可想而知。
    而这样残酷的压榨,也是国家的目的之一。
    他们不仅要对逃奴残忍,还要让所有国民知道,成为逃奴的下场。
    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畏惧官员,才会畏惧国法,才会畏惧逃亡。
    畏惧,有时候比恩情更好用。
    让国民时刻处于恐惧的状态,才更好利用。
    在改革的前三年,逃亡的百姓数量极大,仅仅是抓捕的逃奴就足有五十多万。
    彼时祁国总人口不过一千多万!
    不过随着改革完成,将宗族打散,大族拆散,一五一十的百姓互不相识,逃亡得到了遏制。
    毕竟你逃得过官府的监察,可逃不过邻里的监视。
    为了自保,底层互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下,逃亡也成为了奢望。
    走不掉。
    逃不了。
    百姓除了默默忍受,唯有一个办法。
    融入到这个制度。
    融入到全新的祁国体系中去。
    为了升官发财,父亲送走儿子,妻子送走丈夫,只为了报效祖国,感谢大王恩情,顺带赚点微不足道的军功。
    更是出现了不得功,不可回。
    甚至希望儿子,丈夫死在战场,以得到国家抚恤金的奇异景象。
    仁义?
    道德?
    那是什么东西?
    咱们求得是财。
    是活下去。
    改革前,祁王室的军队数量总共只有五万。
    而改革后,祁王室的军队数量膨胀到了三十万!
    短短数年时间啊,军队数量翻了六倍。
    太昊2025年,祁王蛮向襄国宣战,兴兵三十万!
    襄国兴兵十万抗衡,初战大败。
    三万人战死。
    百姓死伤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