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 西班牙和葡萄牙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通常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炮塔安装又是大后期的工作。
    所以战舰舰体建造动工之后,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火炮的设计和调试。
    不过开工之前,最起码要确定,炮塔的大致尺寸、重量、数量。
    朱简烜专门到工程院,召集战舰设计的工匠开了个会,把目标炮塔的指标确定下来。
    朱简烜有前世的经验,但没有直接说出来,先听了一下工匠们的意见。
    原有的炮塔是双联装的,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成熟,早就已经完成了设计并实用化了,但是火力密度太低了。
    在舰桥的前后两侧,各布置两座炮塔呈背负式布局,是最简洁、紧凑、节省空间和重量的设计。
    此时火炮的炮管朝向舰体前后两侧,主装甲带只需要保护炮塔所在位置。
    延伸出去的炮管所在的区域,使用次级装甲即可。
    想要安装更多的火炮,炮塔数量超过四座之后,就需要额外延长舰体长度,延长核心区和主装甲带长度。
    延长的还不是炮塔旋转结构的长度,至少会包括一部分伸出去的炮管长度。
    这样明显的浪费舰体长度,浪费主装甲长度。
    基于这样的典型逻辑,火炮战舰的炮塔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四座。
    但是四座双联装炮塔只有八门炮,火炮数量太少了。
    四联装的炮塔火力密度是最大的,部署四座炮塔就能安装十六门火炮。
    但是四联装炮塔又太宽,会占用舰体的横向空间。
    战舰侧面不是简单的一层钢壳,而是有复杂的多层防御炮弹、鱼雷结构的空间结构。
    未来吸收爆炸的冲击力,这些结构要有足够的深度。
    炮塔如果太宽,同时还要保持防御结构的深度,就会让舰体本身变宽。
    这会影响舰体的总体线型,进而影响最大航行速度和油耗。
    在两个极端之间折中下来,大部分工匠都认为,四座三联装炮塔是最合适的方案。
    这样炮塔既不会太宽,舰体和核心区也不需要拉的太长,也最方便舰体结构设计,火力密度也可以接受。
    朱简烜发现工匠们大体讨论出了正确思路,就直接敲定了这个研发方向。
    让他们暂时放下四联装炮塔的设计,集中人力完成三联装炮塔的研发,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测试验收。
    并按照四座三联装一百六十毫米炮塔的指标,调整新火炮战舰的舰体尺寸。
    朱简烜的命令分配下去,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
    在原有火炮战舰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目标战舰的设计图纸,在天工四年底正式交付船厂建造。
    到了天工五年三月份,三硝基甲苯试制成功,朱简烜直接下令准备建厂量产。
    未来用更安全的三硝基甲苯逐步替换现有的苦味酸。
    苦味酸容易与金属反应,产生高敏感的化合物,跌落或者受到撞击,就容易发生爆炸。
    三硝基甲苯就没有这个问题,同时耐冲击性更强,受到枪击都不会爆发,所以这种炸药更加的“安全”。
    六月,原理相同的空调和冰箱同时实验完成,开始建设专门工厂准备量产。
    十月份,柴油机-铅酸蓄电池潜艇原理实验完成,开始建设正式的实验性质的柴电潜艇。
    天工六年四月,保定府飞机制造厂正式投产,开始批量生产一型飞机。
    不过不是最初设计的型号,而是改进换代的型号。
    因为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工匠们将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两百马力,飞机的性能自然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八月,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登州号下水,开始试航。
    九月,蓟州装甲车制造厂正式投产,开始生产轮式机枪装甲车,以及轮式四十毫米自行火炮。
    期间收到了拿破仑政变上台的消息,朱简烜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拿破仑是天生枭雄,只要有机会“进步”,那就肯定不会放过,威望够了肯定想要更进一步。
    天工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西历1799年12月22日,冬至。
    西厂的一封加急电报,从突尼斯走有线电报到阿曼,再用无线电报转送到缅甸,再换有线电报发到顺天府。
    经通政司转译之后递到朱简烜面前。
    “没有大明的直接支持,西班牙果然还是撑不住,不得不跳反了啊……”
    朱简烜看完之后感慨了一句,然后拿起电话把几个大学士和枢密使都叫过来,让他们现场拟定行政和军事命令:
    “宣布加入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战争,命非洲开拓军队夺取葡萄牙在非洲东西两侧沿海的据点。”
    “任命纳尔逊为南大西洋舰队提督,任命周大虎为南非与南美陆军总督。
    “从南非、北美调兵,在海军配合下,夺取巴西沿海据点。
    “让郑瑞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