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天竺大乱,图谋大唐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大唐骑兵被拖在西域平叛,我们的商队便披着粟特人的外衣,带着金币与《古兰经》渗透城邦。”
    欧麦尔突然起身,弯刀出鞘半寸,寒光映亮穹顶星月图腾:“以迁徙之年起誓!传令下去,集结十万大军,三个月内完成粮草筹备!哈立德,通牒文书要写得像沙漠烈日般灼人,把大唐在西域的‘罪状’列成经文!”
    “阿卜杜勒,挑选精锐演练‘沙暴战术’,告诉部落勇士,此战不仅为土地财富,更是让安拉的教义照亮东方!”
    阿卜杜勒单膝跪地:“遵命,陛下!我这就去挑选能在沙漠中三日不饮的勇士!”
    他大步离去,锁子甲的声响渐渐消散在长廊尽头。
    阿拉伯帝国想要对大唐出兵,而这个时候,天竺也发生了变化。
    碎叶城。
    恒河的水汽裹挟着檀香与牛粪的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的神庙尖顶在烈日下泛着金光,与街边瘦骨嶙峋的流浪狗形成刺眼对比。
    王玄策作为大唐正使,率使团已在天竺驻扎两年。这期间,他们不仅促进了大唐与天竺的商贸往来,还庇护了流亡至此的波斯末世皇帝伊嗣俟三世,在天竺诸国间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这份影响力却如同刺向暗处的锋芒,引来了贪婪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0章:天竺大乱,图谋大唐(第2/2页)
    这日,为寻找能治疗太子腿疾灵药或医师的王玄策使团,再次返回摩揭陀国的曲女城。
    王玄策摩挲着腰间那把在碎叶城饮过阿拉伯人鲜血的银柄弯刀,望着王宫方向皱起眉头,本该在此迎接的戒日王仪仗队,此刻却不见踪影。
    “正使,您看!”
    副使李义表突然拽住他的衣袖,指向王宫高墙。
    城墙上已然是大量天竺士兵正在戒严,显然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去打听消息。”王玄策压低声音。未等李义表动身,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戒日王朝宰相阿罗那顺带着一队骑兵横刀拦住去路。这位身形魁梧的天竺贵族头戴孔雀翎冠,嘴角却挂着令人不安的微笑,身后骑兵的甲胄上,隐隐闪烁着与阿拉伯帝国制式相似的星月纹饰。
    “大唐来使远涉万里,我王却不幸遭遇不测。昨夜沐浴时,不慎跌入恒河……”
    王玄策跨前一步:“荒谬!”
    “戒日王精通骑射,且我大唐使团曾为其配置水性极佳的侍卫,怎会轻易溺亡?”
    阿罗那顺身后的武士同时按上刀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阿罗那顺却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王使不信,可随我入殿查验遗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惊扰了我王的往生之路……”
    王宫寝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藏红花味,用以掩盖尸身的腐臭。王玄策掀开白布,戒日王面色青紫,脖颈处三道暗红色指痕清晰可见。“这是溺亡?”
    他冷笑一声,转头看向阿罗那顺:“宰相的指甲,倒是与这指痕大小相仿。”
    阿罗那顺的笑容骤然凝固:“大胆唐使!竟敢污蔑我摩揭陀国宰相!来人,将这些大唐奸细……”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戒日王的妹妹拉杰什丽公主手持长剑闯入,身后跟着二十余名贴身侍卫。
    这位素有“恒河雌狮”之称的公主眼神冰冷:“阿罗那顺,你以为封锁宫门,就能掩盖弑君的罪行?”
    阿罗那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公主殿下何出此言?陛下明明是意外……”
    拉杰什丽甩来一卷羊皮纸:“意外?”
    “你勾结迦摩缕波国,许诺割让恒河三角洲换取支持的密信,我已截获。昨夜你说带陛下‘巡河’,实则是将他推入暗流!还有,你暗中与阿拉伯帝国来往,他们给你提供兵器、甲胄,甚至派出精锐助你谋反,以为能瞒过所有人?”
    王玄策目光扫过密信上的朱砂印,又瞥见阿罗那顺麾下骑兵的异常装备,心中已然明了。
    这两年间,大唐因庇护波斯皇帝,在天竺树敌不少,如今戒日王身死,背后竟还有阿拉伯帝国的黑手。
    摩揭陀国若陷入内乱,大唐在天竺的商贸、邦交,乃至对波斯皇帝的庇护都会受到影响。
    他突然开口:“公主殿下,宰相既已认罪,不如交由大唐使团押解回长安,交由天可汗定夺。波斯皇帝也可为此事作证,揭露阿拉伯帝国妄图搅乱天竺的阴谋。”
    阿罗那顺突然狂笑,腰间镶着阿拉伯风格花纹的弯刀出鞘半寸:“大唐想插手天竺内政?”
    “别忘了,你们不过百余人!有阿拉伯帝国相助,整个天竺都将是我的!那些不满波斯皇帝在此的势力,也会在阿拉伯人的支持下,将你们赶出天竺!”
    他猛地击掌,殿外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拉杰什丽脸色大变:“你早有埋伏!”
    话音未落,数十名身披黑甲、头缠阿拉伯头巾的武士破窗而入,弯刀直指公主咽喉。
    李义表带着使团护卫迅速结成战阵,陌刀与天竺弯刀、阿拉伯弯刀相撞,火星四溅。王玄策一边格挡住两名武士的夹击,一边对拉杰什丽喊道:“公主速退!”
    混战中,阿罗那顺趁机夺门而逃。王玄策正要追击,拉杰什丽拽住他的衣袖:“唐使,迦摩缕波国的五万大军已在边境集结,其中有不少阿拉伯帝国的雇佣军。阿罗那顺若与他们会合,整个北天竺都将生灵涂炭。那些反对波斯皇帝在此的势力,也极有可能在阿拉伯人的煽动下趁乱起事。大唐天威远播,恳请王使助我平叛!”
    王玄策望着殿外燃烧的宫殿,想起两年来在天竺的种种经历,以及临行前太子李承乾的嘱托。
    他握紧染血的陌刀:“公主可知,大唐有句话叫‘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今日,我便以大唐之名,讨回一个公道!不仅要捍卫天竺的安宁,更要让阿拉伯帝国的阴谋破碎,护波斯皇帝周全!”
    大半月后,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支持下,王玄策以大唐使节身份传檄天竺诸国。
    泥婆罗国国王亲自率领七千骑兵来援,加上拉杰什丽收拢的藩王军队跟吐蕃援军,共计一万两千余人,在甘地斯河畔与阿罗那顺的叛军对峙。
    战场上,阿罗那顺的战象部队踏起漫天烟尘,象牙上的青铜刺钩泛着冷光,象背上的驭手不少都戴着阿拉伯风格的头巾。
    王玄策却不慌不忙,命人推出从吐蕃借来的“火牛阵”——数百头牛尾绑着浸油麻布,点燃后疯狂冲向象群。
    战象受惊,掉头践踏己方阵营,叛军顿时大乱。而那些阿拉伯雇佣军,开始用他们擅长的游击战术试图反击。
    “放箭!”
    王玄策一声令下,唐军的弩箭如雨点般射向阿拉伯雇佣军。
    毕竟只是雇佣军,自然不会拼命,可以打顺风局,但稍有劣势,便各自奔命。
    历史上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而今的亦是差不多的情况。
    只是没有了戒日王的威慑,天竺的分崩离析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
    泥婆罗国跟吐蕃之所以愿意借兵,也是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