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叩击着案几:“魏王可还记得武德九年?隐太子设‘昆明池宴’欲除秦王时,若非尉迟敬德连夜密报,今日朝堂又是何等光景?”
他眼底翻涌着惊涛,声音陡然压低:“晋王大概是不知此事,然其已入太子之后,李勣掌左金吾卫,麾下旧部众多,又都是精锐。”
“陛下不会防备李勣,只会防备太子兵马,所以李勣便是太子奇兵。”
“晋王去祭祀,定然是李勣派兵守护,却不知生死已在太子手中。”
“届时,太子只需强行行刺魏王,便能大功告成。”
“就算是陛下知晓震怒,事已成定局,又能如何。”
李泰顿感大事不妙。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怎么抵挡太子精锐。
这次祭祀,如同是必死之局。
“崔公子可有教我?”
李泰看向崔盛玉问道。
崔盛玉却微微摇头:“还请魏王早作决断,我崔氏在长安薄弱,魏王若有所用之处,尽可吩咐。”
崔盛玉知道李泰肯定心中还有怀疑,所以他不能为李泰出谋划策。
即便有什么法子,说了李泰也不一定会按照他说的去做。
真真假假,才能让李泰相信李勣已经背叛。
说完后,崔盛玉就告辞离开,彷佛这次过来,只是为了把这个消息告诉魏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0章:李勣背叛晋王?(第2/2页)
李泰没有多留,而是立即派人去叫柴令武过来。
李泰在崔盛玉离开后,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
案头的墨汁尚未干透,飞溅的痕迹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他踱步至窗边,檐角风铃的声响此刻竟化作刺耳的警示,每一声轻响都叩击着他对“李勣背叛”的恐惧。
“柴令武怎么还不来?”
他猛地转身,袍角扫过椅脚,发出沉闷的声响。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柴令武一身玄色劲装,未及通报便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却在瞥见李泰铁青的面色时,眸光一凝。
“魏王何事如此急迫?”柴令武目光扫过狼藉的书案:“可是崔氏那边有了动静?”
刚才他已经听说,清河崔氏长公子来过。
李泰挥手喉头滚动,声音因压抑而略显沙哑:“崔盛玉刚走。他带来一个消息,太子要在祭祀时对我与晋王动手,而执行者……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勣。”
柴令武瞳孔微缩:“李勣?这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他是晋王府旧臣,与晋王有师徒之谊,怎会倒向太子?”
李泰轻轻摇头:“我也说荒谬!”
““可崔盛玉言之凿凿,说他的眼线亲眼见到杜荷深夜入李勣府,两人密谈至子时。杜荷是什么人?太子心腹!当年拉拢右金吾卫陆仝的就是他,如今他去见李勣……”
柴令武沉默片刻,走到书案旁,拾起一枚镇纸摩挲着:“魏王,崔盛玉此来,动机何在?清河崔氏近年与我等往来渐疏,为何此刻突然送来如此‘重磅’消息?若消息为真,他是想助殿下破局;若为假……”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李泰,“怕是想挑动魏王与太子强斗,坐收渔利。”
柴令武对于李勣背叛这个事情,打心里头就不信。
便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清河崔氏的幌子。
更多是认为,清河崔氏投靠了太子,暗中布局。
“这我何尝不知!”
李泰焦躁地来回踱步:“但崔氏支持我多年,耗费无数银钱,若在此刻背叛,图什么?图太子上位后给他们更高的权位?五姓七望.,他们转而支持太子也未可知……”
柴令武想了想:“李勣的背叛才是关键。”
“魏王试想,李勣若真投靠太子,图的是什么?他已是左金吾卫大将军,位极人臣,太子能给他的,难道比陛下给的更多?更何况,晋王如今与您暗通款曲,李勣若帮太子除去晋王,等于断了自己的‘旧主’后路,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李泰追问:“那杜荷夜访李勣又作何解释?”
“崔盛玉说李勣亲自相送,神态诡秘。”
柴令武冷笑一声:“杜荷此人,野心勃勃,最会攀附。”
“或许他是想拉拢李勣,却未必成功。又或许,这是太子设下的局,故意让崔盛玉的眼线看到,借崔氏之口来动摇您的心神。”
李泰皱眉沉思,脑海中反复推演:若消息为真,祭祀之日便是死局;若为假,他若轻举妄动,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戒备,甚至打草惊蛇。
“必须查证。”柴令武沉声道,“第一,查崔盛玉的眼线,是否真有其人,消息是否被篡改;第二,查杜荷近日行踪,除了李勣府,是否还接触过其他将领;第三,查李勣——他掌管左金吾卫,麾下兵马调动是否异常,近期与太子是否有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