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
李世民忽然开口,声音低哑如磨过玉石。
“承乾把刀架在长安脖颈上了。可朕若动兵,关中糜烂,稻种之事若真,百姓岂会信朕是为江山?”
这就是让李世民感觉到最为麻烦的地方。
近些年大唐各地也并非是完全的你风调雨顺,只能说整体还算不错,但是灾情年年还是有的。
而且因为先前东征辽东的缘由,对于许多地方而言,负担还是挺大的。
在这样的节点上,太子搞出的三熟稻,影响就很大了。i
长孙无忌喉头微动,躬身道:“陛下忧心臣尽知。自玄武门之变后,陛下仁政播于四海,然太子羽翼已成,硬碰硬必伤国本。昔年楚霸王设鸿门宴,不过欲擒刘邦一人,便可定天下大势。如今之计,或许……”
其实长孙无忌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要是有的话,早就用了。
然而他看得透彻,对于如今的太子来说,势力虽然庞大,但有些单薄,如空中楼阁。
只要太子一倒,以陛下的威严,自然就能轻易掌控局面。
“鸿门宴?”
李世民抬眸,烛火映得他眼瞳里翻涌着复杂的光。
“你是说,擒贼先擒王?”
长孙无忌略微有些迟疑,但还是肯定道:“正是。”
上前一步,袍角扫过地砖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太子虽握兵权,然根基仍在长安。若能在京中制住他,潼关、洛阳之兵群龙无首,不过瓮中之鳖。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6章:以长孙皇后之名(第2/2页)
他顿了顿,眉间蹙起深纹,“当年项羽设宴,刘邦尚有项伯通风报信。如今陛下与太子嫌隙已深,他岂会轻易赴险?”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漏壶滴水声清晰可闻。
李世民起身,走到绘有《万国来朝图》的壁画前,指尖划过画中颉利可汗跪拜的身影,忽而冷笑:“朕当年在渭水之畔,单骑退突厥二十万兵。如今对付亲生儿子,却要学项羽设局?”
这让李世民感觉到有些荒唐。
只是也不得不承认,承乾这个孩子,确实跟自己很像。
手段,权谋,城府,谋划,都不曾缺少。
可就是因为类己,所以才让李世民感觉麻烦。
他自己是怎样的,自己最为清楚。
自古以来,皇帝都希望太子类己,却又不希望。
这类己,真不是什么好事。
“陛下。”
长孙无忌语气恳切。
“非是学项羽之蛮勇,而是学其‘名正言顺’。当年刘邦赴宴,是因项羽以‘怀王之约’相召,师出有名,刘邦不得不往。如今要让太子卸防,必先寻一个他无法推辞的由头。”
长孙无忌还是很有想法的,只是即便有些思绪,也不敢直接说出来。
这是皇帝跟太子的斗争,参合太深,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陛下有疑,却又不得不答。
就只能是慢慢诉说了,看陛下自己这边怎么安排。
终归后边有什么事,也能稍微摆脱一些干系。
“由头……”
李世民转身,目光落在案头新到的邸报上。
这是前些日子发布的邸报,关于三熟稻的事情。
不管在民间还是朝堂,都引起了很大风波,不过在宫廷内,就显得有些风平浪静了。
毕竟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恭贺太子的话,这不是往陛下的心窝子上捅吗。
民间反馈很大,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写文章歌颂太子,‘太子活我’这样的话,自然不是百姓能想出来的,但却有文人代笔。
终归来说大唐皇室的信誉很高,这三熟稻还没开始播种呢,所有人都觉得必然成功,这也是大多数百姓的希望。
真要是成功了,自家良田一家三熟,一年所得粮食,岂非是要翻三倍,那还愁什么吃喝。
也是因为三熟稻种的事情,让如今原本开始上涨的米价,又继续下跌了。
斗米三四钱,虽说是贞观写照,但其实只是一段时间的事情,米价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便宜。
现在的米价,已经涨到了十几钱。
而这次随着邸报传三熟稻的关系,米价又快速下跌。
粮商不敢囤积太多粮食,自然就要进行抛售,这一抛售,价格就下来了。
整体来说,是利好大唐国库的。
粮价下跌,对于灾区的百姓,就是好事。
朝廷各地的官员,也能轻易施粥救灾,毕竟花费不大了。
这些事情,让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
“就为这稻种,百姓快把他捧成神农氏了!若此时拿他,岂不是坐实‘君德有亏’?”
太子声名鹊起,李世民哪怕动手,也有些束手束脚的感受。
“陛下,稻种之事,恰是破局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