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这,就是大家风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马上就要近距离路过多佛白崖了。走,我们上另一侧的甲板看看,如果运气够好,说不定能见到白崖的岩壁滑落,一定非常壮观。”
    萧伯纳跟着附和:
    “好。”
    两人说完便准备动身。
    看他们要走,彼什科夫有些不甘,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道:“陆教授、萧先生,我是知识出版社的负责人,不知两位接下来可有时间?”
    萧伯纳脚步微停,似是想到了什么。
    陆时好奇,
    “听过知识出版社?”
    萧伯纳回答:“你应该知道的,俄国最近不太平。”
    陆时摸摸下巴,
    “全世界有太平的地方吗?”
    萧伯纳哈哈大笑,说:“确实没有!不过,沙俄的不太平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人家正在酝酿革命呢~”
    说着,萧伯纳的视线往彼什科夫那边瞄了眼,压低声音道:“如果没记错,知识出版社便是几支‘先锋军’之一,通过出版丛刊,团结了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
    陆时好奇,
    “丛刊名字叫什么?”
    萧伯纳笑道:“就叫《知识》。”
    陆时蓦地一怔,
    他回过头,紧盯着彼什科夫的脸,
    渐渐地,这张脸和教科书中的一张油画重合了起来。
    陆时小心地用俄语问道:“马克西姆·高尔基?”
    彼什科夫的瞬间涨红,
    “您认识我?”
    还真是!
    “嘶……”
    陆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难怪刚才没认出来,原来是因为看过的图片都是油画,比之真人还是抽象了一些。
    萧伯纳问高尔基:“小伙子,你脸这么红,莫不是在紧张?”
    高尔基的脸愈加红了,
    两个原因,
    其一、兴奋,
    现代史学的奠基人认识他,是他的荣幸;
    其二、不好意思,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意为“最大的痛苦”,
    这个笔名落于纸面上,充满力量,可如果被人当面说出来,尤其是一个外国人用俄语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高尔基低声道:“我没想到陆教授会认识我。”
    陆时点头,
    “是啊,我也是没想到。”
    他一边说,一边揉太阳穴,心里直犯嘀咕,
    这个世界也太小了!
    萧伯纳说道:“我读过高尔基先生的《随笔与短篇集》,尤其喜欢《鹰之歌》,很不错。”
    《随笔与短篇集》是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尽管只有两卷,却让高尔基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高尔基欲言又止,
    他想让萧伯纳和陆时叫他真名,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本人交流,叫笔名也好,
    尽管有点儿中二病。
    高尔基对萧伯纳行礼,
    “萧先生读过我的作品,是我的荣幸。”
    萧伯纳摆摆手,说:“难怪你刚才只说自己是俄族人,却不愿说俄国,原来是因为对沙皇不满。”
    高尔基当然会对沙皇不满,
    看过《在人间》的便应该知道,他从10岁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是绝对底层出身,也难怪会投身于革命浪潮。
    高尔基叹气,
    “不过,陆教授似乎和我的观点不同。”
    萧伯纳微微挑眉,
    他也不等陆时开口,便主动解围道:“高尔基先生,我刚才说过,你最好别钻牛角尖。就说彼得大帝吧,没有他的西方化改革,贵国的识字率会是多少?从这个角度考虑,他还帮助你们推动了革命呢~”
    高尔基对此无法反驳。
    陆时看他窘迫,便岔开话题道:“高尔基先生不是在俄国办出版社吗?为什么要来英国?”
    高尔基回答:“因为剑桥大学教授的一篇演讲。”
    他摸出随身的杂志,
    “这里。”
    陆时和萧伯纳看了眼翻开的那页,不由得面面相觑,
    居然是《我有一个梦想》。
    萧伯纳轻咳,
    “那不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所作。”
    高尔基有点儿懵,
    “不是?”
    他又看看杂志,问道:“这不是剑桥大学的校内刊物吗?”
    萧伯纳叹气,对陆时吐槽:“我一直知道伦敦大学联盟出版社在海外的影响力远不及剑桥出版社,但事到临头,还是不爽。”
    陆时安慰:“无妨,等《镜报》开办,会好起来的。”
    什么伦敦大学联盟出版社?
    什么《镜报》?
    ……
    听着不明所以的对话,高尔基的视线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
    那模样,就像在看一场乒乓球赛。
    萧伯纳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