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我是替我爷爷说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英伦文豪正文卷第337章我是替我爷爷说的庄生晓梦……
    柏格森在心里念叨着,拿出了笔记本,
    “陆爵士,你能再说一遍吗?”
    陆时便把庄生晓梦的典故重复一遍。
    柏格森提笔记录。
    玛格丽塔掩唇偷笑,
    “老师,你又多了一个学生。”
    陆时见怪不该,早就已经习惯了。
    他提示道:“柏格森先生,没必要妄自菲薄,因为西方也有类似的寓言。我没记错的话,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似乎就有。”
    柏格森沉吟,
    “你说的是洞穴寓言?”
    寓言的大意是:
    一群囚犯生活在洞穴中,手脚被捆住,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前面是一堵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于是,他们在墙上看到自己和事物的影子,认为影子是真实的,直到有人爬出了洞穴,才发现了真实世界。
    柏格森说:“我认为,跟庄生晓梦还是有些区别的。《理想国》会提到洞穴寓言,本质是揭示通过主观和客观经验,能形成一种自我认知意识。”
    他的总结很专业,
    陆时耸耸肩,
    “好吧,我只是举例。”
    他想了想,又问:“那么,笛卡尔的魔鬼呢?”
    勒内·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讲述了一个大胆的寓言:
    假设尘世之外存在着一位魔鬼,尽其所能地创造了一个梦境欺骗着正在睡眠的笛卡尔,构造了一个在自己大脑看来完全真实的梦中世界,
    甚至于在这個梦境之中,魔鬼还给笛卡尔伪造了一幅完整的“身体”,
    手臂、眼睛、肉体、鲜血乃至于感官……
    没有一样不像是真的。
    该如何区分真实和幻象呢?
    笛卡尔也是法国人,柏格森当然是了解的。
    他沉吟片刻,
    “确实,这个寓言和缸中之脑、庄生晓梦在内核上别无二致。我之前曾读到过,只是……”
    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
    陆时好奇,
    “只是什么?”
    柏格森皱眉道:“我感到奇怪,为什么读完《缸中之脑》,我会产生深刻的思考,而读完《第一哲学沉思录》则没有呢?”
    陆时笑,
    “这就是和学术著作的区别。而且,读《第一哲学沉思录》的时候,你年龄应该不大吧?”
    柏格森点头,
    “似乎确实如此。”
    读时,人不见得在“休息”,思维可能远比想象中要活跃;
    相对地,读教科书时,人不见得在“努力”,思维可能远比想象中要懒惰。
    所以,对于自控力弱的儿童,才会提倡寓教于乐的方法,
    否则就只能无聊地重复,事倍功半。
    柏格森说道:“陆爵士,从你举出的例子不难看出,你是一个博闻强识的人。更关键的是,博闻强识还给你带来了哲学思考。我相信,正是这些思考,才促生了《缸中之脑》这样的作品。”
    听着像是恭维,实为真心夸赞。
    陆时摆手,
    “我们还是聊回正题吧。”
    柏格森从谏如流,思考片刻后好奇地问:“话说回来,这个思想实验能破解吗?”
    陆时沉思。
    在希拉里·普特南的著作中,对缸中之脑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只是,他的说明很书面,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述。
    没想到,旁边的玛格丽塔说道:“破解缸中之脑吗?恐怕没什么办法吧~”
    柏格森好奇,
    “这位小姐是?”
    他观察玛格丽塔,发现她干练而雍容,实在不好猜身份。
    公主殿下嘴角勾起,
    “我是陆教授的学生。”
    “啊……”
    柏格森了然,
    “原来是陆教授的学生。呵呵,那就难怪了。”
    他看陆时,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表情,
    心想,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陆爵士还是明白如何做好学术的。
    柏格森又追问:“小姐,我该怎么称呼你?”
    玛格丽塔用手指轻点着下巴,
    “或许,伱可以叫我莱奥波尔迪娜小姐?”
    “噗!”
    柏格森当场喷了,赶紧捂住嘴,随后用手帕擦拭掌心。
    他说道:“原来你……我还是称呼你为‘殿下’吧~”
    玛格丽塔回答:“也行。”
    柏格森:“……”
    老老实实闭上嘴,省得多说多错。
    陆时笑道:“好了,公主殿下,我们还是聊刚才的正事儿吧。你说缸中之脑破解不了,是为什么?”
    玛格丽塔看向柏格森,
    “能借我笔记本一用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