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他从21世纪20年代穿越而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大历史观也与时俱进,很多观点在黄仁宇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修正,
    他需要集中精力,结合史料和更新的史学观点来完善《万历十五年》。
    另一边,辜鸿铭认真读书。
    这时,夏目漱石靠近他,低声说:“辜老先生,您过来看看。”
    辜鸿铭不解,
    “怎么了?”
    夏目漱石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说:“我好像看到了《永乐大典》。”
    辜鸿铭没有多想,
    “正常。”
    他用手指划过正在读的书本的书脊,说道:“这里不光有二十四史的抄本,还有大量野史抄本,《永乐大典》此等集大成的典籍,在此收录了抄本又有何新奇?”
    夏目漱石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
    “可是,这里收藏的《永乐大典》的抄本并不齐啊。”
    辜鸿铭轻笑,
    “你应该不知道《永乐大典》一共有多少册吧?光目录就有六十卷,三万万七千万字,总共得有一万多册。这哪能收集齐?”
    他放下手里的史书,
    “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夏目漱石立即带着辜鸿铭走到了一个书箱前。
    辜鸿铭俯身,
    很快,他露出了有些疑惑的表情,低声道:“这个怎么看着像副本呢……”
    夏目漱石一听,放下心了,
    “刚才,我看这里有两册《永乐大典》,想着这么稀少,还以为是正品呢,原来是副本啊……那就好,那就好!”
    辜鸿铭挑眉,
    “谁说副本就不是正品了?”
    夏目漱石愣住,
    “啊?”
    辜鸿铭说道:“我刚才说过的,《永乐大典》上万册,从永乐元年开始编纂,于永乐五年才最终定稿,之后又花了一整年才抄写完成。全书除了经、史、子、集,还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这么重要的书,怎么可能只有正本,没有副本?”
    夏目漱石明白了,
    《永乐大典》确实有正本、副本的区别,
    但从文物的角度想,两者都是真的、都是原件。
    他问:“那正本在何处?”
    辜鸿铭嘀咕:“据推测是在永陵。”
    夏目漱石点点头,
    “永乐陵啊……永乐皇帝用《永乐大典》陪葬,哪怕有私心,也不是不能理解。”
    辜鸿铭微微有些尴尬,低头咳嗽几声,
    “咳咳咳……”
    事实上,明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规模宏大,因可能有《永乐大典》陪葬而闻名于世,
    所谓“副本”,也是嘉靖年间抄录的,为的就是用正本陪葬,并非在成书的时候就有正、副之分。
    这种事也不好和夏目漱石一个日本人明说。
    辜鸿铭走到陆时身边,窃窃私语。
    陆时记录的手微微停顿,
    “真的?”
    辜鸿铭毕竟不是做考古的,也不敢确定,只能说:“看着像。”
    陆时低头沉思。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考文的声音:“陆教授,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他一直没有离开,始终关注着三人。
    陆时对辜鸿铭点点头。
    辜鸿铭便把自己的观点说给了考文听,然后有些担忧地问:“考文先生,你应该能明白正本和副本都是珍品吧?”
    考文轻笑,
    “当然,我怎么会不知道?这种事,我比你们都懂。”
    辜鸿铭皱眉,
    显然是觉得过于对方过于狂妄。
    考文也觉得自己的话说得托大了,赶紧补救解释:“这位老先生,我没有嘲讽的意思。你知道的,我是版画与绘画部的管理人,对这种事还是有概念的。”
    他想了想,举个例子:
    “就比如唐代李思训的画作,你们国家称为《青绿山水图》,在北宋和南宋都有摹本。可即使是摹本,也算文物。据我所知,北宋的摹本上便有元朝倪瓒、明朝张天骏的跋。”
    没想到外来的和尚还真会念经,
    既然懂得如何辨别珍品,那就好说。
    辜鸿铭说道:“那你快点儿让你们的工作人员将这两册《永乐大典》好好地保存,莫要损毁了。”
    考文点头,快步离开。
    目送他的背影消失,陆时不由叹了一口气,
    来大英博物馆翻阅史料,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真遇上了,还是会郁闷。
    唉……
    晚晴……
    过不多时,考文就回来了,
    他对陆时行礼,
    “陆教授,感谢你们的帮助。刚才我已经问过图书馆的同事,他们其实知道那两册《永乐大典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