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流民不治理好,我就不离开!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谁说我要离开了。”朱慈烺对着所有的百姓道。
    福王府门口突然出现了一瞬间的安静。
    所有百姓都用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朱慈烺。
    连许章都惊讶地看向朱慈烺。
    不仅仅是这帮百姓认为朱慈烺要走了。
    许章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有人都知道,朱慈烺来这里,是解决高价粮问题。
    现在高价粮问题已经解决了,朱慈烺在这里待着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马上李自成要打过来,洛阳还会陷入危险。
    不仅是许章这么认为,福王和武大烈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都在等待着朱慈烺的离开。
    却不曾想,朱慈烺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说自己不走?
    望着下方百姓带着希冀的目光。
    朱慈烺一字一句道:“我不会离开洛阳,在高价粮问题彻底解决之前,在流民问题彻底解决之前,在李自成问题彻底解决之前,我不会离开这里!”
    “太子殿下,你的意思是,你不仅要把洛阳的高价粮给解决,还要把流民和土匪的问题给解决?”有人忍不住问道。
    “那是自然,我乃大明储君,尔等皆是我的子民,所受苦难,皆是我的责任。我朱慈烺在这里,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诺,不把饥荒彻底解决,我不走!不把流民彻底解决,我不走!不把兵祸彻底解决,我不走!”
    轰!
    本来已经起来的百姓们听到这最后三句话。
    居然一起跪在了地上。
    冲着朱慈烺大声道:“太子万岁万万岁!”
    许章,曹彰,王琦光还有黄麒英。
    以及那些躲藏在暗处的官员们。
    当他们听到这帮百姓们喊的口号。
    额头瞬间冒出了一堆冷汗。
    这帮百姓,太敢喊了。
    连朱慈烺听到这些话,都感觉自己额头冒出了一层冷汗。
    虽然大明王朝的皇家,是人情味最重的。
    但这也不妨碍生性多疑的崇祯听到这种消息之后,对朱慈烺有什么想法。
    “各位先让让,殿下要去衙门办事!”曹彰站出来大声道。
    顿时,百姓们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道路。
    刚好够朱慈烺,还有两队天雄军往前走的。
    朱老三和朱老四在人群的最里面,他们望着被依偎在中间的那个少年郎。
    内心的热血,此刻甚至有些溢出来了。
    “弟弟,帮我照顾你嫂子,我想去太子手底下当兵!”
    “哥哥,我也想。”
    “那不行,当兵要打仗的,我老朱家可不能绝后了。”
    “哥哥,我们绝不了后地,你忘了我们姓什么吗?”朱老四道。
    两人一愣,随即一拍即合,打算寻找机会加入朱慈烺的天雄军。
    朱慈烺却没想到这帮百姓居然这么的热情。
    想来也是。
    因为朱慈烺的原因,彻底解决掉了他们饿肚子的问题。
    这帮百姓当然感恩戴德。
    从古到今,百姓的要求其实都很简单。
    吃饱饭,就不会造反。
    所以,朱慈烺接下来把目标放在了流民上。
    “太子,虽然我是洛阳的县丞,但我还是想说,您该离开了。”许章有些严肃道。
    衙门就在福王府的旁边,走了两步朱慈烺就来到了衙门里。
    桌子上摆放着账本。
    经过了相当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朱慈烺现在手中的账户还剩下五万两银子。
    而粮食,却多了十万石。
    “许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朱慈烺道。
    “太子,我知道你心系洛阳,但李自成真的要打过来了,凭借洛阳现在这个情况,防守不下来的。”
    “你是这洛阳大大小小的官员当中,第一个跟我说洛阳防不下来的人。”朱慈烺道。
    “太子,这是事实!”
    “我知道这是事实,许章,你准备一下,从今天开始跟我解决流民问题,城外有多少流民,我需要你快速统计出来,然后建立五十个施粥棚,越快越好。”
    “陛下,现在不是施粥棚的事情。”
    “许章,你是什么身份?”
    “下官……是县丞。”
    “那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跟我讨价还价?”朱慈烺的表情顿时严肃了起来。
    “下官明白,下官这就去办。”
    许章离开了。
    曹彰在旁边道:“殿下,许大人那也是为了你好。”
    “我知道,但我不需要他为了我好,我需要他为了洛阳好。”朱慈烺道。
    洛阳被李自成攻破,在崇祯时期,是一场标志性的事件。
    这里是十三朝古都,从古到今都是中原地带最有名的城市之一。
    哪怕不是首都,却也是各个朝代重要的标志性城市之一。
    洛阳没被攻破之前,整个大明虽然也尽显颓势,但仍旧还在坚持。
    直到洛阳被李自成攻破,福王被杀之后。
    整个大明急转直下,所有的官员和将士们仿佛把心气神给丢了。
    不仅是面对李贼,面对建奴却再也没赢过。
    朱慈烺当然知道很危险。
    这可能是他当太子十二年生涯里,做的最危险的一件事情。
    但他必须要做。
    这件事情不做,大明就会完蛋。
    到时候,一切都会重新卷入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如果洛阳一事被改变,那是不是能够让车轱辘拐个弯?
    这也是朱慈烺留下来的原因。
    随着正常的粮食继续贩卖,价格被压下来之后。
    朱慈烺的另一个政策在洛阳开始实施。
    洛阳东门的门口,一个又一个的施粥棚开始建立起来。
    天雄军和洛阳的守军看管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朝着施粥棚而去。
    随着守军大声喊道:“赈灾,放粮咯!”
    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流民们,仿佛一条条脱了缰的野马一般,疯狂地跑了过来。
    他们比洛阳的百姓还要凄惨。
    这帮流民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可能是洛阳本地买不起粮食的百姓转变的。
    他们没了居住的地方,只能流离失所。
    崇祯对待这些流民,采取的方式就是驱赶。
    让他们回到户籍地。
    无论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大多如此。
    因为对待这些流民,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遣返户籍地听起来是个正经办法,其实就是没办法,懒得管不作为,城门关紧不给进,自己回家去吧。
    可在老家能吃饱饭,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随便离开呢?
    如今洛阳的粮食仍旧不足,但这帮流民不能不管。
    否则等李自成来了,他们就会成为李自成的帮凶。
    当福王和武大烈得知朱慈烺要治理流民的时候,都皱了皱眉。
    武大烈拿不定主意,只好把这个消息告诉福王。
    福王继续冷笑道:“还是那句话,让他弄,我倒想看看,这朱慈烺到底还能弄出什么花样。”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