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着一层清白稠衣有些扎眼。
因为这种清白稠衣,多是有钱人家中有人去世,守孝人穿的。穿这样衣服的人,一般不是在守孝中,就是在守孝中,不可能到处乱跑。可现在他这样出来,确实引起不少人侧目。甚至不少人躲避一旁,好似生怕会沾染到晦气一样。
可这文生公子却满不在乎,正拿着两片质地很差的玉佩询问。看岔口,这玉佩怕是不小心掉落,摔断的。
在公子面前是位四五十岁的老工匠,一身锔瓷手艺,今天到此却还没开过张。毕竟锔瓷那是有钱人玩的,在这种鱼龙混杂的集会,财不露白,有生意也不在这儿做,这是基本道理。显然这老人家做生意是个棒槌,参加这售货会也是第一次。
老者本不愿搭理眼前这疯子,上午遇白一天不用干了。无奈,坐了一上午,任啥儿活没揽着,又要面临中午吃饭和晚上住宿开销,怎么办?
人为五斗米折腰,实在话!
没办法,老者暗自咬牙直道晦气,冷言冷语地问:“客爷准备选行活还是当活?用武锔还是文锔?”
锔这一门手艺,早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记载。他们就是将断裂、破损的器具和饰品等,用技法和特殊材料修复的手艺人。各地对他们这行人称谓不同,如锔匠、锢炉匠或老锔头。
老者所说是行话。所谓行活、武锔,就是那种遛街串巷,锔锅锔碗锔大缸的粗手艺。给你用大铁钉钻眼拉紧,保证不漏能用就行,手法粗糙费用也便宜。
而当活、文锔,可是要手艺的。不从事这行几十年,手中没有做过百件细活的,不敢随便乱接。
因为当活是针对玉、瓷器的细工,一件活可能需要好几天,但做好客户满意所给报酬,够吃几月好米好面;如果失手或者客户不满意,恐怕倾家荡产、坐大牢都是轻的,所以当活不能随便接。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说锔瓷,当活之难。
老者这么问公子,一方面是好意,毕竟活做多了,一撇眼就知器物品相。刚才看到公子手中那玉佩虽是玉,可品相真不咋地。动了当活可以,但费用很高,可能远远超过玉佩本身价值。
另方面,老者也是嫌弃,借这机会把年轻公子堵回去算了,就冲他这身穿着,看着晦气。
谁知公子抿嘴一笑,说:“老师傅我这是玉佩,当然要当活才好。不仅如此,我还要用最好的锔材,尽可能让人看不出断痕,行么?”
老者一听,一卜愣脑袋心说这小子懂行,但恐怕疯了。这玉佩才多少钱,要当活不说,还要好锔材。毕竟那时候人都老实,尤其是匠人,宁愿瘦骨嶙峋,不愿多得一瓢。
看着公子年岁可能刚有二十出头,一身细料儒生行头,定是家中有钱却又不常出门的少爷羔子。在他们心里,可能没有多少金钱概念和市井经验。
出于职业操守和人性为本,老者还要再劝说。谁知公子偷偷往他手中送过一件东西,老者心中诧异。低头一瞧,瞬间天灵盖恨不得蹦起多高。
就见自己手中是个黄橙橙物件,掂在手中少说有二三两重。天哪!这是个金元啊!
在之前,金银元多是“铤”或“饼”;被称为金银元宝,还是从元朝开始的。
这公子给的金元,可以说质量上乘,只有两三量重,却抵得上不少一般金银元。按照自己最高手工费算,这枚金元到手,基本上两年不用干活都行。
老者看看公子,心里突突直跳。他害怕遇上个傻子,随后其家人找麻烦,那样不止会被暴揍,还可能摊上官司;另外,他更担心眼前这翩翩公子是贼人,毕竟一般就算大户,为了一块粗玉出手这般,也不正常。
于是手攥金元,瞠目结舌,收也不是推也不是。真是烫手山芋,让人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