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神中识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停下笔时,已写满六张纸。
    “多谢方道长!”
    张锦喜出望外,将手一抚,便有一道清光漫过,将字迹烘干,才将纸张小心折好收起。
    “编书局首功,当归方道长,我欠方道长一个人情。”
    张锦恭敬行一礼,诚恳道:“我在燕京城里,大小有些人脉,方道长若有所需,直管问我。”
    就等这一句。
    方休心中一笑,故作思虑片刻,才迟疑着道:“我倒是的确有一事……”
    “方道长但说无妨。”
    张锦痛快道,半点也不犹豫。
    “我俗家的亲人,亦是儒门学生,希望张编辑能照拂一二。”
    方休求人办事,也十分客气地拱手行礼。
    不指望你是燕京城谁家大少,但既然能主持编书局,肯定在儒门四院能说上话。
    吴品入良乡书院已是无虞,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举荐衙门,又猴年马月方能官印加身。
    姐夫早一日当官,自己好早一日鸡犬升天。
    这才是正路。
    “不知方道长俗家是哪里人士,哪亲人又叫什么名字?”
    “良乡县,吴品。”
    方休平淡道。
    便是以一阕明月几时有名扬燕京城,令除此词外余词皆废,孤篇盖中秋的吴品!
    “此事包在我身上,我马上便去安排。”
    张锦记下名字,又行一礼,便告辞离去。
    倒把方休看得一愣。
    你小子,是不过中秋不读诗的吗?
    编书局是什么衙门,有什么重大公务要办,竟这么忙?
    没奈何,送走张锦,方休继续抄书。
    入夜时,抄完一本《昆仑坐论》。
    这本书是记载吕祖、荒佛、姬武、丘圣四位人祖先辈在昆仑山论道的典故。
    四人讨论天地法理,各有不同见解。
    吕祖认为天地法理便是三千大道。
    荒佛则认为天地法理在三千大道外——他称之为三千佛外,还有唯一真谛,智慧。
    姬武说天地法理就是我!
    ……
    四人虽然谈不到一块去,但也借坐论的机会,将各自学说去芜存菁,留下道、佛、武、儒四门传承。
    便是如今天下四门的来历。
    除四门之外,其他学说一律只算旁门。
    昆仑坐论的典故,似乎是历史考据,却又有几分传说的意味。
    可信度大概比铁棒治水高些。
    抄完获得:龙虎养神丹。
    龙降心猿、虎伏意马,开辟神中识海。
    “神中识海?”
    方休若有触动。
    当晚,夜深人静时,方休取出龙虎养神丹,吞入口中。
    药力一化开,便觉一股清凉之气从丹田升起,沿着经脉遍行周身,最后漫入眉心的印堂穴与神庭穴间。
    立时便觉神思一清,旁的思绪杂念尽数散去,只余天地我心。
    方休入定,遁入虚无缥缈处。
    忽的,他眼前乍现一丝清光。
    睁眼去看,入目一片白茫茫天地,连云日都无,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这便是识海?”
    方休心绪一动,眼前忽而出现众多画面,在天边,又在脚下,如跑马灯般流转不停,又有吵杂声音在耳边响起,将这一片宁静打破。
    他马上收束心思,将多余念头撇去。
    天地间又归清白,只余方休孤零零一个身影。
    “这便是识海。”
    方休心生明悟。
    识海是人身精神意识之海,一切念头的归处与来处。
    那些纷飞杂乱的画面与声音,就是方休的思绪。
    而此时识海空无一物,便代表他心中空白,没有一丝杂念。
    忽的,眼前出现一个人影。
    这人影玉冠羽服,仿佛得道真人,身遭有阴阳八卦虚影隐现,气息高深莫测。
    再看他面目,竟是方休!
    这是方休感念《先天得道经》,将自身修炼这部经书的一应心得、思绪、念头,从识海深处唤醒,显化而来的化身。
    “你修行如何?”
    方休问道。
    “识海一开,擒心猿、拴意马,再无杂念,我的修行进境至少快上一倍。”
    玉冠羽服方休开口,声音与方休相似,只更沉稳几分。
    两个方休问答,情形似乎怪异,但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识海之中别无外物,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本心,通透分明,对修行大有裨益。
    “便是快上一倍,没有观想图,只怕也不及真正的道门传人。”
    方休叹道。
    “嫌弃我慢,不如你勤恳些抄书。”
    玉冠羽服方休呵呵笑道。
    方休也一笑,眼睛一闭一睁,玉冠羽服方休不见踪影,白茫茫天地亦是远去。
    眼前是无厌观厢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