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玄奇编年史——中国历代王朝的德性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土,尚白,这才是王道啊!”
    写到这里,我得说我太感动了,因为前面几百年以来,天下只围着“土德”和“火德”打转,好象全世界只有那么两德似的,乏味啊乏味,现在终于冒出一个新鲜的金德,总算可以换换空气了,不然土土火火的,读者不烦我也会腻味死,孙盛大人真好。
    德性之说一旦兴起,自然就会有“哈德”的人来献符瑞来配合论点,这一次也不例外。据说魏明帝时期有人在张掖的删丹县金山柳谷里面发现了一块大白石头,上面写着:“上上三天王述大会讨大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马一疋中正大吉关寿此马甲寅述水”一共三十五个大字。魏明帝一看,有“讨曹“二字,心里就不痛快,派人把那个讨字的那一点敲掉,变成个计字。等到司马炎受了禅让后,一个叫程猗的人提起这茬,跟司马炎说:“这石头上有个“大”字,乃是极为兴盛的意思;还有个金字,正是我晋朝的德性;还有个中字,意思就是正赶上交汇的时机;还有个吉字,当然就是吉利的意思。这石头分明就是暗示陛下您开创大晋王朝乃是顺应天意呀!”
    好嘛,他倒省事,就拣了四个吉祥字儿说,别的就装没看见。
    关于晋的德性,还有一个例子。在建兴年间,晋愍帝司马邺在位。江南出现了一首童谣: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坑是一种陶制容器,它的口是用金属籀起来的,所以属“金”,又是“白”颜色,所以白坑实际上指的就是“金德尚白”的西晋司马氏。果然到了建兴四年,匈奴大将刘曜攻陷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白坑”破了个乱七八糟。
    细心的人也许要问了,这个金德有矛盾啊。蜀汉是火德,火非但不生金,反而是克金的,怎么会归晋呢?这个嘛,好解释,因为伐蜀的不是晋,而是魏。虽然那时候司马氏早就把持朝政,但名义上还是曹魏的天下,皇帝还是曹奂,所以灭蜀从五德来看,恰是“火生土”;而到了伐吴的时候,曹魏土德已败,司马氏已经得了天下,承了金德,土生金,所以晋伐起吴来也就无往而不利了。五德之说虽属虚妄,在这里倒也很难得与现实配合的很巧妙。
    接下来的历史,可就麻烦了。以往虽然五德说法很多,可都是一朝一代交替着来,还算有个谱儿。可从西晋开始,这谱子就彻底乱了套,因为五胡乱华,开始了史称十六国和南四朝的大分裂时期,那时候南北分立,诸国蜂起,华夏大乱,其混乱有甚于伊拉克塞黑索马里,大家人手一“德”,混乱到家了。
    五胡乱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灭亡了西晋,把司马氏和中原大族赶去了长江以南。在中原折腾的少数民族兄弟们宣称自己是继承了西晋的正统,该按着五德继续排行;而在江南的东晋以及随后的宋齐梁陈四朝则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根,有资格参与五德循环,北边那些蛮子都是僭越,是伪朝。结果“五德始终说”的链条到这里就一分为二,一南一北两条分支,双方谁也不服谁,倒也煞是热闹。
    让咱们从北边先说起,这一位是十六国中第一位英雄豪杰刘渊,他是匈奴人,左贤王刘豹之子,曾在晋朝为官。西晋八王之乱后,他被匈奴诸部推为首领,起兵反晋。因为他汉化程度太深,总觉得起兵得有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想来想去,终于被他想出一个有创意的理由来:当年刘邦曾经与匈奴和亲过,我就是匈奴人,而且也姓刘,那就是汉室宗亲呀。于是刘渊拿着这位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说事,宣布国号为汉,还很有幽默感地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摆明了是继承蜀汉的火德,不承认晋的正统地位。可惜他出身少数民族,没人搭理他,他这个兴复汉室的口号没多少人响应。
    后来刘渊死掉,他儿子刘聪即位,派刘渊的侄子刘曜攻破了长安,拿下了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接着刘聪的儿子刘桀接替皇位,却被大将军靳准杀掉。于是刘曜乘机在司空呼延晏等人的拥戴下砍了靳准,做了皇帝。
    司空呼延晏给刘渊上书说:“晋朝是金德,本朝取代了晋朝,按照五德相生的说法,金生水,应该是水德。这个汉是火德,十三不靠。不如把国号改为赵吧,赵出自天水,正应了水德。”
    刘曜一听,想想自己叔叔打了这么多年汉室的旗号,也糊弄不了老百姓,于是下诏,把汉的国号改为赵,水德尚黑,服色旗帜都改黑色。
    刘渊手下本来有一位大将石勒,是羯族人,一直很受重用。刘曜称帝改号后,把他也封了个赵王。后来两人交恶,石勒灭了刘曜,也建立了一个赵国——史称刘氏赵国为前赵。石氏赵国为后赵。在二赵混战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荏平的县令师欢打到一只黑兔,献给石勒。石勒身一边一个叫程遐的人说这兔子是黑色的,黑色乃是水德之象,预示着您将取代晋朝金德,石勒听了特别高兴,宣布改元太和以纪之念。
    等到石勒砍了刘曜,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