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统功成!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首先孤打算彻底把麃公贬为庶民,以彰显孤想要高举仁义旗帜的决心。”
    嬴政顿了顿,道:“同时孤也不能寒了老臣之心,麃公的副将李信,孤定会对其予以重任的!”
    嬴政并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君主!
    恰恰相反!
    他对于立功之臣,向来都是能赏则赏。
    麃公……实在是没办法。
    嬴政想要沿用义兵新法,就只能委屈麃公,但他对青壮派的将领李信,却极为喜欢。
    并且这也算间接抚慰了麃公。
    两全其美。
    ……
    数日后。
    嬴政在章台大殿,按照许尚的点拨,把东出灭国的第一目标定为了:锐韩!
    并且。
    由于嬴政的坚持,以及整个楚系秦臣派系的力挺,沿用义兵新法的国策也确立了下来。
    至于渭阳君打算为嬴族宗亲们争点权势……自然也没有争到位。
    原因在于宗室把大渠修出问题了。
    最终还是得嬴政找郑国去收拾烂摊子!
    如此。
    渭阳君只能带着宗室前来请罪。
    郑国渠修了十年。
    期间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结果差点让宗室折腾的功亏一篑。
    嬴政如果追究,一干负责人等,包括保举、检举的上官、同僚、属臣,统统都得连坐问罪。
    但毕竟他们是自家人。
    嬴政看在渭阳君过往功劳的面子上,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同时。
    嬴政顺势拿出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召回了全部外客干才。
    李斯自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外客干才派系之首,加封九卿廷尉,掌管司法。
    这也确实是李斯的老本行,他是法家的嘛。
    紧接着。
    五国合纵不成,就又对吕不韦动起了心思。
    那么他们怎么做的呢?
    简单!
    赵国使臣携五国相印,请吕不韦效仿纵横家的苏秦,成就五国合纵的相邦之名!
    吕不韦同意了嘛?
    答案是拒绝!
    但……
    吕不韦一个贬落的庶人,整天府门前,门庭若市。
    动则多国使臣争相拜见!
    让嬴政怎么想?
    朝野又怎么想?
    万一吕不韦真离开秦国,去给中原合纵联盟担当五国相邦。
    以吕不韦对于秦国的了解,嬴政再想东出,难度堪比登天。
    没办法。
    嬴政只能颁布诏命,迁吕不韦全族入蜀地。
    途中。
    吕不韦饮鸩自杀。
    同年。
    老将麃公也在家中病逝,估计是看到死对头走在了自己前面,麃公的心结也就消了。
    临死之前。
    麃公把李信交到了嬴政的手中。
    嬴政给出了保证,必会重用李信,待其如心腹近臣,定不负老将之遗愿。
    半个月后。
    攻韩事宜提上日程。
    韩国南郡郡守正式投降于秦国,嬴政封其为内史腾……
    嬴政打算用韩将,打下整个韩国。
    因为这样在占领韩境之后,会更好治理。
    至于攻韩之前有没有小插曲。
    还真有……
    嬴政发现了一个非常符合他心意的大才:韩非子!
    只可惜。
    韩非乃是韩国宗室,根本不可能效忠大秦。
    另外。
    韩非与李斯是师兄弟,都是出身于稷下学宫,学于儒家,出师法家。
    区别在于。
    韩非号称把法、术、势融会贯通,造就了法家之巅。
    这可让嬴政难受坏了。
    如此大才。
    只能看,不能用。
    嬴政不甘心,便去找许尚商讨。
    而许尚给出的建议唯有两个字:闲置。
    韩非难以推举至秦廷高位,那就索性找个守藏室之史的位置,让其当个国家图书馆馆长吧。
    于是。
    一代大才韩非子,开始了虚度光阴。
    紧接着。
    秦王政十二年,嬴政派遣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安。
    秦王政十三年,嬴政派遣名将王翦领兵攻赵,期间赵王偃病逝,赵王迁继位,郭开发力,把李牧彻底拉下马,赵国灭亡。
    另外就李牧一事。
    嬴政前往请教许尚,得到的答案是可把李牧封作不可世袭的藩王,让其坐拥代地,职责是镇守北境长城的雁门关。
    李牧,降。
    秦王政十四年,燕太子丹派遣刺客荆轲刺杀嬴政……
    好在有许尚提前知会。
    嬴政没有丝毫风险的便拿下了荆轲,并以此为由,攻伐燕国。
    李信为主将,长途奔袭八百里,阵斩燕丹,活捉燕王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