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升级版陵邑制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没错!
    许尚采用了青史中着名的陵邑制度!
    这绝对是解决六国余贵的最佳办法!
    同时。
    许尚也不能完全借鉴之。
    他会给出专属于自己的……更加完善的策略方针。
    这时。
    忘尘子提出疑惑道:“老许,为始皇守陵的名义,对于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而言,是否显得……并没有那么正当?”
    是啊!
    相比于献公的东伐三晋,收复河西失地……再顺势搬出迁都事宜……
    而许尚提出为始皇守陵的名义,再让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迁入关中。
    显然守陵名义的正当性,严重不足!
    尤其对于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而言。
    为始皇守陵,干我们什么事啊?
    凭啥让我们背井离乡,抛家舍业?
    “老山羊,守陵名义不够我自然知晓,这个事儿想解决并不难。”
    许尚勾起嘴角道:“我们可以用造势之法,把守陵名义的正当性强行抬上去就行了!”
    “呃,怎么个抬法?”
    忘尘子表示,这叫不难?
    这特么太难了好吧!
    徐福和许负面面相觑,显然他们跟忘尘子是同样的想法。
    名义旗帜的正当性。
    好像根本无从抬起啊!
    包括嬴政、蒙毅和国尉屠雎也在心中默默摇头……
    “你们的思维还是有些太过死板,说明对儒家的那一套,你们还是不够熟悉。”
    许尚笑笑道:“为始皇守陵的名义旗帜,或许乍一看有些份量不够。”
    “但我们可以请谏皇帝,在东巡封禅的途中,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进而立石颂秦德!”
    “再通过会稽刻石,引出夏朝少康封庶子无馀(六世祖)于越为王,以奉禹祀,其成为了大禹的第一代守陵人!”
    “无余后裔,建祠定居,世代守陵,延续至今。”
    “此等为大禹世代守陵的忠贞之举,当立碑传颂,大加赞赏!”
    “最后,便可顺势提出为始皇守陵的陵邑制度,效法上古之忠贞,延续尧舜禹汤之传承,奠定华夏万世之基……云云!”
    “再往下我们就可以拿出迁徙关中陵邑的切实利益赏赐了!”
    ……
    儒家动不动就喜欢扯尧舜。
    那我们也可以扯的嘛!
    中原不是喜欢讲礼仪、宗法、祭祀、传承嘛?
    我们就用魔法打败魔法!
    名义上搬出效法上古之忠贞,传承尧舜禹汤之遗志!
    试问!
    谁能反驳?
    谁敢反驳!
    许尚既然拿出了陵邑制度,他就一定会在施行的前期,把名义旗帜铺垫到无懈可击!
    任谁都别想挑出半点错处!
    “好好好!”
    忘尘子无比感叹的道:“服了服了服了……我彻底服了。没想到让中原余贵为秦皇守陵,都能被你老许分析的大义凛然,这个事儿依我看……已经成了!”
    忘尘子单方面宣布,陵邑制度绝对能够落实贯彻下去。
    毕竟大秦除了名义旗帜!
    还有无比锋锐的武器!
    跟你好好说话你不听!
    那就只能叫你满城尽插大秦长戈!
    “夫子,原本我觉得儒家的博士府的设立,毫无意义,没有半点作用!”
    国尉屠雎深吸一口气的道:“现在再看,确实是晚辈浅薄了。”
    国尉屠雎老老实实的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如果许尚不提前拿献公迁都做为举例。
    屠雎估计会觉得陵邑制度太过繁琐和麻烦。
    因为他会习惯于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直接用大秦锐士的铁蹄,强行驱赶中原余贵入关中,或者勒令流放开荒,不是更简单省事?
    可实际上……
    驱赶一千人简单!
    驱赶一万人也不难!
    但驱赶中原百万人……谁上谁头皮发麻……
    而献公迁都的案例也已经非常明确了。
    如果没有东伐三晋,收复河西失地的名义旗帜,迁都就根本不可能搞得成。
    让献公对旧氏族派系挥刀?
    纯属扯犊子!
    因为事不成。
    献公就得死。
    事若成。
    旧氏族派系遭受重创,秦国上下必定产生剧烈动荡……
    三晋会不会趁虚而入?
    献公没有了旧氏族派系的力挺,拿什么抵挡三晋入侵?
    同样的!
    强行驱赶流放中原百万余贵,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人家不是傻子。
    前期你打个信息差和时间差,确实可以强行迁徙流放一部分人。
    但很快就会消息泄露。
    流放等于死!
    既如此,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