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人相应:以天意框限皇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寇可往,我亦可往!
    短短七个字!
    如晴天霹雳,炸翻全场!
    青史汉武帝的毕生名言,现由扶苏轻喝而出……
    不得不说。
    极具反差之感。
    霎时间。
    公羊派只觉神魂剧震……
    好家伙!
    老天爷待他不薄啊!
    这简直就是他儒家公羊一脉未来的希望啊!
    公羊派望着扶苏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火热!
    周围。
    一众百家名仕也纷纷激烈讨论着。
    “这关中小儒生不简单啊!上来就掀桌子,直接把仲良氏的老底都给揭了!”
    “说的确实有道理,农耕与游牧,我们的文明基础不一样,还谈何兼容德化,再造大同呢?”
    “可笑仲良氏刚刚居然说要在中原划地,你就算划了,人家匈奴单于会来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错,人家自诩草原上的雄鹰,如果接受了中原王道的土地和思想,与投降无异……让匈奴单于如何再面对世代信仰的长生天?”
    “说到底还是得打啊!关中小儒生的寇可往,我亦可往……真的太提劲儿了!”
    ……
    诸子百家的名仕,其中不乏了解北境草原部落风俗之人。
    仲良氏居然想让匈奴单于带着族人来中原种地……
    这跟中原天子带着庙堂百官,前往草原放羊有啥区别?
    用脚趾头想也是非常离谱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
    仲良氏为何刚刚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原因很简单。
    此一时,彼一时。
    仲良氏仍旧活在青史王道大同的旧梦之中,迟迟不愿醒来。
    另外。
    儒家大同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可以解释为理想主义。
    对于一个秉持理想主义的人来说。
    他可以为孤苦的老人发声。
    他也可以同情幼小无助的儿童。
    但当你把补助老幼的财政报表,拿给他看的时候,他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趣,尽皆都是铜臭味。
    同理。
    仲良氏学富五车,已然把德化思想融入了灵魂之中。
    北境蛮夷因何暴虐残杀?
    不懂德!
    不懂义!
    遂应该教化之,方可让后世一劳永逸。
    表面逻辑看似没问题。
    实则仲良氏有意忽略了现实条件。
    也就是北境草原的气候、地理,以及游牧民族独有的风俗、长生天信仰和数百万人口等等,这些都注定他们只能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大敌。
    你能说仲良氏真就不懂这些嘛?
    不!
    仲良氏一定是知晓这些客观条件的。
    只是很多常识与他自身的【王天下】思想不符,所以他会本能的忽略之。
    此乃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的通病。
    他们有情怀,有操守,有正心……唯独缺少一双客观看待现实条件的眼睛……
    于是。
    就在刚刚。
    扶苏按照许尚的指示,把草原气候温差,凛冬难捱,游牧部落常年物资紧缺的现实摆了出来。
    就算匈奴人有充足的羊肉和马奶酒,食盐怎么办?
    人体间隔一段时间,是必须得摄入盐分的。
    而草原上据传有咸水湖,但也只是据传而已。
    因此。
    哪怕匈奴人拥有足够的肉食物资过冬,为了获取必需品的食盐,他们也得时常南下打草谷。
    这是极难调和的矛盾。
    忽然。
    “小友,我承认你说的有些道理,”
    仲良氏并没有过多争辩,他转而述说:“但我依旧认为……纵然眼下北伐已经势在必行,却仍旧要以仁义之名讨伐之,切不可重启斩首记功制,更不能做出筑京观一类的血腥之事!”
    “而是应当双管齐下,短期军事威慑,长期走思想同化,胡服骑射的民族融合路线。”
    “毕竟匈奴、东胡和大月氏都是部落制,他们麾下总有一些小部落生活不下去,我们就不断的吸收同化之。”
    “迟早有一天,我们诸夏定可实现德化四夷,再造大同!”
    ……
    仲良氏略微退了一小步。
    他拿出了短期军事威慑和长期胡服骑射的对外论调。
    不得不说。
    仲良氏确实不是一般的理想主义者,尽管他在刚刚的辩论中因为一念之差,失了先机,自身也有点被带跑偏了。
    可他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
    于赵地施行胡服骑射,就相当于后世的开通互市。
    尽管依旧很难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患。
    却能够大大缓解边镇诸郡,常年深受袭扰之苦。
    “前辈……前辈高见。”
    扶苏眨眨眼眸,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