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级改制,代天牧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韩将治理韩地的思路。
    昌平君身为楚国宗族血脉,又是大秦丞相,九成九会在攻楚之时,迅速担任治理楚地的重任。
    一旦昌平君反叛。
    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
    始皇平分相权,也是为了防止再被丞相背叛的巨大风险。
    许尚:“左右相代表的三公,以及下辖的庙堂九卿各部,可不仅仅只是负责一百零八位郡级高官,还有全国三千多名县官……以及负责监察陵邑制度顺利施行的刺史,老夫都没算在内……”
    一千多个县,同样分有县令、县丞、县尉,共计三千多名县官。
    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许尚顿了顿,继续道:“而真正能干事的庙堂九卿中,其实只有廷尉、治粟内史和少府。”
    “其余的奉常执掌宗庙礼仪,郎中令和卫尉都是宫廷将领,太仆掌宫廷舆马,典客管外交诸夷等事,宗正则是负责皇族内部事物……”
    “综上,朝廷真正肩挑全国政事运转的分别是左右相和廷尉、治粟内史、少府……这个少府还得分出大量人手,去统筹皇室的山海池泽之税等等。”
    “这么一来,全国三十六郡的政务运转,以及每年上计的秋课和冬课,皇帝又怎么不劳心劳力呢?”
    ……
    原本的庙堂三公九卿制度。
    职权所属较为混乱。
    内外不分。
    确实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夫子明鉴。”
    李斯彻底没话说了,他拱手道:“那依夫子的意思,是要把庙堂三公九卿的制度进行梳理和改革,以减轻皇帝陛下的政务负担?”
    嬴政:“……”
    嬴政闻言忍不住张了张嘴,他很想说……我不累!我还年轻!我还能继续猛猛的勤政……
    “不不不!庙堂三公九卿制度确实得改革,还有国库的财政方案规划等等,但这两项都是较大的议题,我们以后再说,今日先把郡县制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给论清楚。”
    许尚思索了一会儿,转而道:“小赵,几位小友,假设把你们放在皇位上,你们觉得自己可以直接管理多少个郡级高官?”
    李斯:“……”
    王翦:“……”
    夫子,这可不兴假设啊!
    下一刻。
    李斯和王翦都若有若无的用余光扫向了嬴政……
    嬴政随即开口道:“夫子,我觉得皇帝只要每天勤政一些,全国三十六郡,勉强还是能够顾得过来的。”
    嬴政每天都会批阅一石政务奏章。
    日日如此。
    夜夜皆然。
    嬴政都有些习惯了。
    许尚笑笑道:“小赵你说的是始皇……其自然能够顾得住全国三十六郡,可后世的皇帝就未必了。高强度的勤政,还得余生坚持大几十年,这真的太难了。”
    多少皇帝前中期都十分的英明神武。
    一到了晚期。
    各种昏招就都来了。
    挡都挡不住。
    亦或者晚年懈怠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以修仙着名的嘉靖……最初那叫一个踌躇满志,最后还不是开摆了?
    所以。
    单靠皇帝一人撑起江山社稷,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从制度层面进行巩固。
    “就让老夫来给你们一个官员人数的管理标准吧。”
    许尚缓声道:“依据兵家的十进制,什长,百将,千将等等。显然一个基层县官和军官,麾下直属干吏或者士卒最好不要超过十个。”
    “而皇帝需要直接接洽了解的地方高官,也最好不要超过单十之数太多。”
    “一百零八位郡臣,哪怕是始皇,估计也得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分别记住名字、长相,以及所属地方职责等等!”
    ……
    十进制,东西方共同默认的管理方法。
    比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就有明确提到……上位者至多不应超过十名下属。
    或许有人就会说了。
    我为何一定要认识全部的郡级高官呢?
    我只向左、右相和三名九卿要结果不就完了?
    若是这么搞的话。
    地方高官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就算见到了,上报相应的政务,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奖惩反馈……
    这能行嘛?
    迟早要被庙堂权臣架空的好吧。
    “夫子,我明白了。”
    李斯拱手道:“庙堂诸公与皇帝时常见面,经年累月之下,总能混个脸熟。可地方官不一样……一百零八名郡级高官,每年又都各有调动,皇帝想要分清且了解,确实不易。”
    “没错,老夫就是这么个道理。”
    许尚露出了笑脸。
    他喜欢跟法家小友聊天。
    因为对方很有悟性,他无需解释太多,对方就能领悟到关键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