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柱国李家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朝歌听到这话,眉头微蹙。
    这柱国李家,貌似对老大的态度有些暧昧呐。
    “父亲,此事,该不该接茬?”
    李策之也是犹豫不决,向父亲请示道。
    “接了看看吧。”
    李朝歌沉思半晌,最终开口道。
    不管如何,柱国李家都和陇川府,乃至自己前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说眼下,李策之已是皇党门生。
    但未必非得和柱国李家成对立之势。
    毕竟柱国世家和皇室之间不管如何斗争,那都是上层大人物之间的博弈。
    陇川府李家甘为皇党做马前卒,也未必能够夹缝求生存。
    李朝歌作为老祖宗,得为家族整体利益考虑。
    虽不至于首鼠两端,但对他来说,所谓忠于天子这种口号,喊喊便是。
    还不至于因为天地君亲师这种礼教便死心塌地,为了皇族肝脑涂地。
    “还请赐教。”
    李策之听从父亲的话,不再迟疑,当即认真道。
    “我出一题,你就题赋诗便是。”
    李天都沉吟片刻,缓缓道“便以,少年为题。”
    他说着,文会众人,都将目光放在了李策之身上。
    虽说将进酒一篇着实惊艳,但在此前,李策之声名不显,此后也一直没能再做出同等诗篇来。
    坊间难免会有一些质疑之声。
    这次文会,若是李策之还能扣题赋诗,让众人信服,应当对遏制这些流言,也有不小的帮助。
    李策之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正在和父亲商量沟通。
    过了半晌,他举杯拔步,缓缓吟诵起来。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李策之所吟诵的这篇诗句,乃是李朝歌前世极有名的一篇文赋。
    全词风格苍凉悲壮,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谨严,句短韵密。
    虽比不上诗仙绝句,亦是绝佳名篇。
    当李策之的声音,掷地有声的落在金玉楼内。
    众人议事之声渐缓。
    楼内一些侍奉贵人的青楼女,皆是目送秋波,含情脉脉。
    听着李策之吟诵之声,少年英才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
    李天都静静的听着,眼神倒是越来越亮。
    当他将最后一字念完,李天都眼神微亮“能做出此等诗句,倒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我自幼作诗,在神都也颇有才名。
    前些日子,你一首将进酒,引得坊间好事者,时常拿来与我作比较。
    今日,我倒是服气,论诗词之道,确实不如你。”
    李天都很坦然的说道。
    他乃明王世子,身份显贵,自小便是天潢贵胄。
    所以,并不需要用一些色厉内荏,颠倒黑白的话语,来强行抬高自己。
    也自然有承认不如他人的勇气。
    “今日过来,只是想见识见识这位名篇传士林的诗道奇才。
    如今一见,果然非虚。”
    李天都朗声道“既已得见,别无他想。”
    “诸位,李某先走一步。”
    他离开之际,压低声音,在李策之耳畔道“我观你有几分才气。”
    “若是跟来,我可引荐你去见见老太爷。”
    说完,他转身便走,毫不留恋。
    这让许多想看热闹的好事者,不由有些失望。
    “还以为,能看到针尖对麦芒的戏码呢。”
    “这明王世子,怎么来的快,走的也快,毫无留恋。”
    “不过,李策之确实有些本事,这首少年侠气,怕是很快也要传遍士林了。”
    金玉楼内,一些声音窃窃私语,此起彼伏。
    李策之没心思搭理。
    他正在和父亲沟通。
    “爹,我要不要跟上去瞧瞧看?”
    “这是个机会,去瞧瞧柱国李家的态度也无妨。”
    李朝歌沉吟着,开口指点道。
    听闻此话,李策之很快,便选择向许庆师和钱汉升告退,提前离开文会。
    他一走,文会的热闹气,也少了大半。
    一些学子和儒生,吟诗作赋,推杯换盏了一番,也就散去了。
    待到曲终人散,众人尽数离开。
    钱汉升从座位上起身,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陛下,觉得如何?”
    这珠帘背后,竟是皇帝曹辛的声音。
    “诗词才气,名不虚传。”
    珠帘后的另一侧,曹辛执笔伏案,所书所写,竟是李策之先前在文会上所吟诵的那首少年侠气。
    “我观此人,文运颇高,加上诗词造诣,应当是个大才。”
    曹辛漫不经心的将毫笔丢在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