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七十一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变量和函数虽然是在清末才引入中国,但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天文学家运用一次内插法来计算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由于编制历法需要确定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视运动,当天文学家们观察到天体运动的不均匀性时,内插法应运而生。
    算圣刘洪编撰《乾象历》就使用了一次内插公式来计算月行度数。
    在刘洪之后,三国时期的杨伟,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祖冲之都用这个公式计算月行度数[1]。
    隋唐时期,二次内插法再次应运而出。
    唐朝的天文学家一行已经注意到——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并不是时间的二次函数,仅用二次内插公式推算结果依旧不够精确,于是一行列了一个包括三差的表格。
    但由于当时的数学水平有限,一行并没有得出正确的三次内插公式。
    直到元朝,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才正式创用三次内插公式。
    之后,朱世杰在前辈们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这类插值问题,再创新高,得到了“招差术”。
    所以东汉之后的数学家们看到函数的具体公式,第一反应就是想推算,想做实验证明公式是对的。
    已知直线y=2x+2与抛物线y=ax^2+bx+c相交于A,B两点……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先假设抛物线的运行轨迹为……,由图可知A,B,C点的坐标,算出直线和抛物线……
    似乎也不难啊。
    朱世杰写完后又演算了一遍,抬头一看还有三十分钟。
    想了想,朱世杰举起了手。
    “亲亲,有什么问题吗?”顾青岚下来得很快,问话的时候扫了一眼朱世杰的卷子,“亲亲,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写完可以先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下步骤。”
    朱世杰:“……”可是过程已经很详细了啊。
    用的是天元术还是四元术、正负开方术……卷子上都写了,难道还不够么?
    朱世杰回想了一下天幕之前的考试,他记得之前那些考试都不用写过程,为何这门数科如此执着过程?
    桑弘羊听到“写完”两个字,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见朱世杰身着布衣,头戴布巾,衣裳样式有些像宋人穿的,是宋人?
    宋朝之前诗人众多,这数算天才也这么多吗?场上至少有七八个考生都是宋人打扮。
    陛下肯定又要羡慕了。
    桑弘羊垂眸看了眼自己的卷子,无声一叹,为何要让他一个擅心算来算这么复杂的东西?这看着明显更适合搞历算的落下闳啊。
    对哦,也不知道落下闳答得怎么样。
    桑弘羊侧头看向坐在右手边的落下闳,只见对方拿着笔飞快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速度之快,桑弘羊很担心他回头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
    没写完的数学家们听到有人写完了,好胜心一下子被激了起来,把算到一半的草稿小心放好,埋头开始答题。
    心道等写完卷子,再推演到底是如何得出抛物线公式的好了。
    写完的则是向朱世杰投去好奇的目光——他举手做什么?
    *
    朱世杰指着卷子上的灌溉车图,“请问此物为何可以如此喷水?”
    车上装水用来灌溉农田他见过,但谁家灌溉农田的水车这么高大?
    按照套尺上的度量算,一米差不多有桌案这么长,喷水口都有一点五米高,那整车就有两米多高了,这么高上面的水是怎么运上去的?
    还有,为何喷水口中喷出来的水是这样的?放开闸门,不是应该哗啦啦的流出来吗?
    而且这么大的车子居然不用牛马拉车!
    顾青岚:“这个问题很复杂,亲亲以后可以在物理中探索答案。”
    “建议亲亲多检查两遍,还有,”顾青岚的目光落在卷子的装订线区域,“名字和准考证记得写。”
    朱世杰这才注意到自己还没写名字,不由闹了个大红脸。
    **
    没有读题,上面的数学题对于古人来说就是少量的字加上一大串符号,即便能看得懂字,也看不懂那些字符代表什么。
    不像之前,连猜带蒙至少还能知道题目的大概意思,现在: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看不懂自然也不会有讨论的欲望,再加上这这场考试也没人提问,一个个就像是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一样只顾着埋头苦干,脸上的欣喜显而易见,衬得看不懂的他们好像很差劲一样。
    于是一开始关注考试的人渐渐“忙”了起来,顾不上留意天幕的考试。
    直到朱世杰举手,顾青岚开口,才再次吸引了天幕前的观众。
    只是这种吸引更让人心塞了。
    怎么会有人提前写完啊!?还提前了那么久!
    而他们连题目都看不懂,人比人气死人。
    有人酸道:“考不上进士科的才去考明算科,明算科比进士科差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