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十七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写了蔡伦用这些材料造纸,一道画了造纸的部分工艺流程图,虽然只是部分,但已知原料和部分步骤,还怕造不出纸吗?
    他已经记下卷子上和造纸术有关的两道题,待考试结束回到大秦就让人制出来,这可是一桩大好事。
    如今大秦书写多以竹简为主,但竹简笨重不易携带,若说之前还有比绢帛便宜的优点,现在也没了。纸可比它便宜多了,还轻薄如绢帛,书写流畅。
    若是多出些这样的题目就好了,就算答不对,也不亏。
    和嬴政一个想法的还有大汉的几个皇帝们,秦汉作为最早的两个朝代,在这次考试中并不占优势,但不占优势有不占优势的好处。
    比如这造纸术就方便了他们。
    不过题目中提到的蔡伦似乎是他们大汉的,也就是说汉朝时期就有纸了,刘邦决定等考试结束后找几个后代“聊聊”,看看还有什么好东西。
    汉武位面
    霍去病见天幕里的刘彻迟迟不动,狐疑道:“陛下怎么一直盯着那道
    题?其他人都开始写大题了。”要不是看到别人在动都要以为天幕静止了。
    不少大臣都为刘彻捏了一把汗,“时间不多了,陛下再不写大题要来不及了。”上一场考试结束后,他们分析过,选择题会写则写,不会写瞎蒙也好先跳过也好,总之先把大写了,大题的分数可比选择题多多了。
    万不能因小失大,在选择题上耗费太多时间。当时陛下还说若他上去考,定不会像始皇帝他们一样花那么多时间纠结选择题,怎么这会……自个打自个的脸呢。
    霍光小幅度地戳了戳霍去病,压低声音道:“兄长,那道题里说的人似乎是陛下。”所以陛下才会怔住。
    霍去病:“???”
    霍去病又去看了一眼郎官们抄下来的题目,上面写着:
    “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光武帝[4]
    “这题其他人选了什么?”霍去病问自己的郎官弟弟。
    “第三个选项。”
    汉武帝啊,谥号“武”,倒是很适合陛下,可是——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这会是陛下?
    他们就是看到这点才没想过会是陛下好吧。
    况且刚才有大臣说过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未必会是陛下。
    不过陛下如此纠结,莫非……真是陛下?
    卫青听到二人的对话,问道:“那位光武皇帝选了什么?”
    霍光:“也是第三个选项。”而且还是想都没想就选了。
    ……
    宋太.祖位面
    赵光义看着天幕里身着红袍,头戴长翅帽的自己,怎么看怎么满意,尤其是看到和宋太.祖一起出现在选项里的宋太宗后,心里就跟吃了蜜糖一样甜。
    太宗是除了开国皇帝的太.祖、高祖之外最好的一个庙号了,看来他将来做得不错呢。
    晋王的属官见状,纷纷拍起赵光义的马屁,把赵光义拍得骨头都轻了三两,直到看见天幕里赵匡胤脸色骤变,狠狠地瞪了一眼旁边的‘自己’。
    赵光义才如梦初醒,暂停了属官们的溜须拍马,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去看卷子上的题。
    这一看脸都白了——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该诗句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和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5]
    四个选项全部都是宋与他国对峙,而且题目中提到的是金军破开封,金邦胡虏,也就是说金是胡人,是异族。而开封是大宋的京师,若是开封都被破了,那大宋的皇帝……
    赵光义猛地看向那句“哀两帝身旋塞北”,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
    模拟考场
    朱元璋刚神清气爽地答完了一道题目,是以他勤政为题的题目,夸他事必躬亲,是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开心JPG。
    但还没高兴多久,朱元璋就破防了,因为他在试卷上看到了——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6]
    A.黄巾起义B.李自成起义C.黄巢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
    虽然知道答案,但题目是真的让人破防。
    朱元璋愤愤地在括号里写下B,等会,崇祯帝?
    想到之前考场外的认亲,朱元璋猛地看向朱由检,所以就是这家伙煤山自缢?
    朱由检自从看到这题后,便脸色苍白如纸,心神不宁,仿佛透过考卷看到了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