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章 星际母舰与B2战列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星际母舰的研究工作是进展最慢的,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发动机小型化与反物质的提取与存放。
    战机发动机的小型化工作最先完成,58年,通过并联双发模式,满足二分之一光速的战机生产成功。
    星际母舰研究所将攻关的最后目标锁定在导弹发动机与反物质储存上。
    导弹速度太慢,一定打不中高速航行的战舰,即便是在舰队战斗中,作为编队战斗,战舰的速度起码也是在上万公里以上。
    所以导弹动力的需求,至少应该在五分之一光速到三分之一光速之间,这还是迫近到两三光秒内发射,命中率并不算高。
    如果想要真正追求更高的命中率,要么有更高速度的导弹,要么就是让战机更加的接近。
    但在以光速为单位的战场上,进入光秒内攻击,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其实基于导弹速度,第三研究所启动过一个大型导弹的计划,将导弹加载在战舰上,以图让驱逐舰等战舰有远程的攻击手段。
    但是最后通过验证,还是放弃了。
    虽然已经可以做到远程攻击,而且导弹可以到达光速,不过体积太大,携带的数量不会很多。
    而对方在同样使用光速能量武器的情况下,对这种武器的拦截效果惊人,最后总结是,这种导弹只能是一个靶子。
    而战机则不一样,虽然看着导弹速度更慢,但是首先导弹小,而且战机的数量优势明显,一次发射的导弹更多。
    何况战机灵活,可以纠集更多的战机集中攻击,这也是其他战舰不具备的。就算是驱逐舰,也不会抵进到两光秒左右去发射导弹吧!
    导弹速度问题得到解决后,最后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导弹中加装反物质。
    反物质可是一个危险的东西,他们不会在正空间存在,提取去的反物质,必须要有另类的储存方式才行。
    最后,第三研究所通过能量护罩得到了灵感。
    飞船在反空间中飞行,就是通过能量护罩来隔绝反物质与飞船的接触,这证明能量有阻断空间联系的效果。
    但反物质只存在于反空间中,即便拥有能量护罩,如果留不住反物质,也同样是没有用的。
    经过数年的研究,这个问题才被彻底的解决。
    首先,模拟一个光速临界点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常态的,不能出现波动,这个环境可以让反物质存在。
    接着再使用一个微型的能量护罩将这个空间隔绝,保持固定。
    然而能量护罩是可以激发的,一旦受到撞击,就会引发动荡。就算是轻微到极致的动荡,都能打破空间光速临界点的平衡,这时候,需要再来一层向外的能量护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固隔绝的光速临界点小空间。
    只要向外的能量护罩被击破,里边的空间受激,反物质外泄,一枚反物质导弹就爆炸了。
    导弹研制成功,表明星际母舰已经可以进入生产。
    而图纸早就设计好,只等战机和机载武器。
    而设计图的数据看起来也很不错。
    sc1型星际母舰。
    舰长101680米。
    最宽70310米。
    高10500米。
    舰员86350名,(包括12000名战机驾驶员。)
    舰载机13000架(1000架备用机)。
    自卫武器包括:560m口径双联装nl500能量主炮八座
    12m火神光秒内近程防空炮塔200座。
    56m暴风3光秒内中近程防空炮台236座。
    108m大力士5光秒内中程防空炮台108座。
    单从防御武器来说,中近程的防御武器并不算太多,因为大多数的空间都留给了舰载机。
    何况星际母舰并不是单独行动,即便它不会真正到战列线上进行炮击,大多数时候都在更远距离的后方,但是没有谁对它搭载主炮提出异议。
    方元对星际母舰的第一批次,并没有货多的顾虑,舰队提交上来的计划,第一批星际母舰计划为12艘。
    这个数量大约是所有主力舰的十分之一,所以他直接就同意了。
    而接下来,就是舰队巨舰大炮党的狂欢了。
    随着680m口径主炮的研制成功,新的战列舰也设计出来。
    其实与b1的外型没有太多变化和改进,因为b1级战列舰本就是为搭载680m口径主炮而设计的。
    只是做了细微的调整,这一级战列舰说是b2级,倒不如说是b1改。
    但是舰队的巨舰大炮拥泵们,完全不理会这些,坚决要与b1那种乌龟壳一般的战舰划清界限,所以才整出个b2级来。
    好嘛,连驱逐舰都还没换代呢,才刚服役没多久的主力舰之一,战列舰倒是换代了!
    那b2级战列舰到底有建造多少呢?
    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