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朱昭昭(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1968年,初秋,上海火车站
    十八岁的朱招弟下乡了。
    正在前往北方的火车上。
    靠窗口坐的朱招弟长得很普通,是那种丢入人群便如水滴入了海,半点涟漪也无的普通。
    朱招弟拿到初中毕业证就被下乡了。
    其实吧,学校闹哄哄的,她初三没有上一天课,整天在家里干家务呢。
    大姐二姐一出嫁,家务活都是朱招弟一个人的事。
    下头三个弟弟,都是小大爷。
    招弟,这个名字不好,一定要改名。
    改名便是改命,就昭昭吧,明亮、明白的意思。
    朱昭昭,不错。
    如果不是一来便已经上了火车,朱昭昭一定要将家里的钱偷出来,目前浑身上下才五块钱呢,这还是原主在家里闹了一场,才闹过来的。
    可怜啊!
    其实朱家没那么缺钱,父母对乡下爷奶也没有用多少钱表示孝顺,一年五十块钱就顶天了,而双职工的父母一个月近一百工资呢。
    不,朱昭昭可是是去北方小山村呢,得将全家的大小棉袄都带走。
    可惜只能想想,没有机会了。
    瞧瞧对面两个男知青吃着白面馒头,身边这个小两岁的女知青正吃着二合面,还大方的取出煮鸡蛋分给他们三个。
    就她朱昭昭吃什么?黑糊糊的菜团子。
    唉,不提朱家父母是双职工,就是两个当女工的姐姐,早早就上了工,未出嫁前,工资上交,出嫁时,两百的彩礼呢,出嫁后,一年四节送礼回娘家。
    家里头三个弟弟都是宝贝,老大是头一个儿子,宝贝根儿般的养大。
    老二是个机灵的,很会说好话,很会拍马屁……谁吃亏,他也不吃亏。
    老三是老小,那自然不会亏了他。
    可是,他们慢慢长大了,总要下乡一二个吧。
    三个一起留下,除非将两个姐姐的工作让出来,可是两个姐夫也不会同意啊。
    姐姐们,又不是傻子。
    ……
    “有小刀吗?我将苹果切成四瓣分了……”吃了女知青的鸡蛋,朱昭昭只得用三门冰箱内的水果分享了。
    “我有……你这苹果是进口的吧?”对面一个赵姓男知青将挂在钥匙扣的小刀递给她,笑道。
    “我不清楚,放家里呢,我就拿了……”朱昭昭也笑。
    “真好吃。”女知青见哥哥姐姐们不会占自己便宜,露出甜甜的笑。
    “我们四个是分到同个村,到时要不要搭伙吃饭呢?”与老知青搭伙吃亏的很,朱昭昭先问问。
    “我们不会做饭呢。”两个男知青是这个意思。
    “我会,打八岁起就跟在姐姐身边打下手,姐姐一出嫁,灶上活全是我的……这样吧,做饭洗碗的活我干,捡柴和挑水这重活是你们男知青的,如何?”朱昭昭见女知青不接话,大概是不想与他们搭伙了,就先拉拢一下两个男知青……
    “行啊。”男知青之前就是认识的。
    “别高兴太早,北方的冬天很长很长,需要很多柴禾烧炕,你们不光要负责做饭的柴禾,还要给自己准备过冬的柴禾……”朱昭昭说起下乡生活,那是滔滔不绝。
    “昭昭,你可真懂啊。”女知青真诚的赞道。
    “特特打听过,向北方来沪工作的邻居打听……”朱昭昭感慨道。
    “我人小干活少,分不到多少粮食,我不想拖累你们,我想自己开伙……”女知青身上有三百块呢,家里还会支持她一二年,一二年后,同母异父姐姐也要下乡,就不会支持她了。
    “你有工业票,能买锅吗?”朱昭昭将自己带补丁的衣裳和对方七八成新的衣裳一对比,就知道她在说反话呢。
    “……”女知青轻轻点头,怕被其他人注意到。
    “那你一个人开伙没问题,下乡的炕连着灶,只要有锅就好办。”人各有志,未来还长着呢,朱昭昭也是小声的在她身边说话,不会得罪任何一个人。
    说定后,四个人便轮着睡觉,到了下车时,个个像被霜打过的茄子般,无精打采的。
    这一趟火车是知青专列,因此车站挤得满满的,全部是年轻富有朝气的脸孔。
    车站外,排着一列十几辆车,有大巴也有军卡……
    “走,红旗公社在那边。”朱昭昭行李最少,反应最快,找到了自己的公社,第一件事就是问:“同志,我想马上改个名字,行吗?”
    “行。回知青办落户时,就可以给办了。”改名太平常了,还有改姓的呢。
    “谢谢。”朱昭昭笑着道谢。
    “上车吧,先去红旗公社。”知青办的干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