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沈天予查看监控录像,四周并无异常。
那大车在路上一直是正常行驶的。
前面是高速收费站,顾楚帆乘坐的车减速。
大车该减速的却减不下来,直接朝顾楚帆的车尾斜斜地撞了上去,不过大车司机像猛然惊醒了似的,急打方向盘,大车车头最后撞到了旁边的挡车杆上,把挡车杆撞得稀巴烂。
若大车司机没打那一下方向盘,顾楚帆乘坐的车会被撞扁,将毫无生还几率。
手机响。
有信息进来。
沈天予低眸,解锁划屏,查看信息。
匿名号码发来的,......
夜色如墨,高原的星空却亮得惊人。银河横贯天际,仿佛一条流动的光河,静静倾泻在心巢高原分部的穹顶之上。林小满靠在窗边,耳机里循环播放着那首《家书》变奏版,陆知的声音透过旋律轻轻包裹她的心跳。她闭上眼,任由音符牵引记忆回溯??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歉意、错过的清晨、独自咽下的眼泪,此刻都化作温柔的潮水,缓缓漫过心堤。
她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雨夜。归忆岛的码头上,她拖着行李箱转身离去,身后是陆知站在风中的身影,一动不动,像一座被遗弃的灯塔。那时她以为,离开才是成全,沉默才是体面。可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逃离伤痛,而是直面裂痕,亲手缝合。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晓星奶奶留下的量子通讯终端自动推送了一条新信息:
>“共感闭环测试成功后,‘双星育婴计划’正式进入第二阶段:情感锚定工程启动。首批十名跨文明遗孤将交由你们共同监护。这不是任务,而是邀请??成为他们在这个星球上的第一道光。”
林小满怔住。她从未想过,“父母”这个词,会在这样一种方式下重新降临到她的生命里。
第二天清晨,陆知带着艾娅来到操场。小女孩已经能用简单的中文与人交流,虽然声音仍有些怯懦,但她的眼睛开始有了温度。她手里紧紧攥着一块修复后的水晶,那是技术人员用纳米技术还原的记忆载体,里面封存着母亲最后的歌声。
“林老师。”艾娅抬头看她,声音很轻,却坚定,“我想学唱歌。”
林小满蹲下身,握住她的手:“你想唱给谁听?”
“给妈妈。”她说,“还有……你们。”
那一刻,林小满几乎无法呼吸。她望向陆知,发现他也正看着自己,眼中泛着微光。他们都没有孩子,也或许永远不会再拥有属于彼此的孩子。但在这片高原之上,在这群来自不同星系的灵魂之间,一种全新的家庭形态正在悄然生长。
一周后,第一批孩子陆续抵达。除了艾娅,还有九名年龄介于三到七岁之间的遗孤,分别来自仙女座a星团、半人马座γ殖民地以及火星边缘带难民营。他们有的天生没有语言能力,有的因基因突变导致情感感知迟钝,更有甚者,大脑中植入了战争时期的记忆清除芯片。
心巢总部派来的心理顾问曾警告:“这些孩子的情感系统极其脆弱,任何剧烈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神经崩溃。建议避免亲密接触,保持专业距离。”
可当第一个孩子??一个名叫诺恩的小男孩,皮肤呈淡紫色,额间有银色纹路??被推进房间时,他蜷缩在轮椅上,眼神空洞,手指不断敲击自己的太阳穴,像是在抵御某种无形的噪音。
林小满走上前,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坐在他旁边,开始哼唱《家书》的第一段。
奇迹发生了。
诺恩的手指慢慢停下,睫毛微微颤动。接着,他转过头,第一次直视她的眼睛。
“你……听见了吗?”他用机械合成音问。
“听见什么?”
“心跳。”他说,“我以前听不见的。但现在……好像有人在我脑子里放了一首歌。”
陆知站在门口,默默记录下这一幕。他知道,《家书》早已超越一首歌的意义??它是频率,是钥匙,是跨越物种与文明的情感密码。
从那天起,学校变成了“星语之家”。原本简陋的教室被改造成多功能共感空间,墙壁嵌入生物共鸣板,地板铺设神经传导纤维,天花板则投影出动态星图,模拟孩子们母星的夜空。每天清晨,林小满和陆知会带领孩子们进行“晨光共振训练”??闭眼静坐,聆听彼此的呼吸节奏,逐步建立脑波同步基础。
起初进展缓慢。有些孩子抗拒触碰,有些会在深夜惊醒尖叫,甚至有一位女孩在梦中释放出高能情绪脉冲,险些触发警报系统。但林小满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强迫,不压抑,只陪伴。
她在日记本上写道:“爱不是纠正,而是接纳。我们教他们的不是如何变成‘正常人’,而是如何成为他们自己。”
而陆知,则承担起了技术层面的支持。他重启了当年为林小满设计的“静默频道”算法模型,将其升级为“双向共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