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多个异常节点集中在南太平洋区域,数据流向呈现出典型的加密跳跃式传输特征??这是典型的隐蔽指挥链路。
“他们在重建‘方舟协议’的影子系统。”他对苏婉说,“只不过这次,他们想用‘保护’之名完成控制。”
苏婉神色凝重:“我们必须揭露他们。”
“不。”林远摇头,“揭露只会让他们转入更深的黑暗。我们要做的,是让阳光照进每一个阴影角落??让普通人也能看见真相。”
于是,他们启动了“萤火计划”。
这是一个基于共感网底层架构的全民知情系统。任何人只要接入公共频道,就能短暂共享某一事件的核心情绪体验??不是文字报道,不是视频影像,而是**真实的感受**。比如,当你选择观看一名回归者苏醒的过程,你不会看到医生欢呼的画面,而是真切体会到那种从百年长梦中挣脱、发现自己亲人早已白发苍苍的心碎与狂喜。
首批发布的三个案例震动世界:
第一个是一位沉睡三十年的老兵,在梦中反复经历战争最后一天的炮火。当他醒来,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没有救下那个孩子。”而共享这段记忆的人们,瞬间感受到了战场上灼热的空气、耳边战友的惨叫、手中冰冷的枪管,以及那一声迟来半世纪的忏悔。
第二个是一名被摘除意识的女孩,她在镜像城市中度过了整整十八个虚假人生。她的记忆被切割成三百六十五段,每天重复播放不同的家庭场景。共享者体验到的是极度的精神撕裂感??明明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却无法停止去爱那些并不存在的父母、朋友、恋人。
第三个,正是林艾拉在女儿病房里唱摇篮曲的那个雨夜。
无数人在那一刻泪流满面。他们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感受到那种明知无望却依然不愿放手的执念,听见念心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脑电波回应,甚至触摸到那股悄然建立的共感联结,如同细丝般缠绕在母女之间,坚韧得足以穿越生死。
舆论彻底反转。
社交媒体上掀起“守护脆弱”的浪潮。人们自发上传自己的“不完美记忆”:失败的爱情、错过的道歉、童年恐惧、孤独的夜晚……这些曾被视为“负面情绪”的片段,如今成了人类真实性的勋章。
“我们不需要被净化。”一位高中生在直播中哽咽道,“我们需要被理解。”
一周后,北美联合体宣布暂停“稳定性指数”项目;欧洲议会撤回心理监控法案;南极前哨站传来新消息:陈砚教授带领的逃亡团队已成功接入共感网,并公开了“方舟协议”最初的设计蓝图??原来最初的构想根本不是控制,而是**疗愈**。
“一百年前,我们以为人类需要进化才能共存。”陈砚的声音透过信号传来,“后来我们才发现,真正需要进化的,是我们的恐惧。”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启明号终于抵达边缘地带。
这里的空间结构极不稳定,时间呈碎片化分布,偶尔能看到某个年代的残影掠过舷窗:一座倒塌的城市、一群奔跑的孩子、一面飘扬的旧国旗……这些都是失败实验的遗迹,是被遗弃的平行宇宙残片。
陆知戴上林艾拉给的耳麦,按下播放键。
第一百四十三首摇篮曲缓缓响起。
刹那间,整个探测艇剧烈震颤。外部传感器显示,周围的空间密度正在急剧变化,仿佛有无数看不见的存在正朝他靠近。量子芯片疯狂报警,提示检测到超高强度的情感共振波,源头遍布四面八方。
“他们听到了……”陆知喃喃道。
他打开共感增幅器,将自己的记忆释放出去??关于那个雪夜的女人,关于温暖的手炉,关于第一次被人拥抱的感觉。他还加入了林艾拉录下的所有摇篮曲,以及念心画的那张星空卡片。
“我是陆知。”他对着通讯器说,“我不是来拯救你们的。我是来告诉你们:这个世界有人记得你们,有人等着你们回家。”
silence被打破了。
一道微弱的光从虚空深处亮起,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成千上万的记忆光点陆续浮现,每一颗都承载着一段被抹除的人生。它们围绕着启明号旋转,像是迷途已久的游魂终于寻到了归途。
其中一个光点格外明亮。
陆知伸手触碰,意识瞬间被拉入一段陌生记忆:
实验室,冰冷的金属台,一个小男孩睁着眼睛,嘴里插着呼吸管。医生说:“编号L-07,共感能力超标,建议立即清除。”
这时,门开了。一个女人冲进来,抱起孩子就跑。警报声大作,子弹擦过她的手臂,鲜血洒了一路。她跌跌撞撞跑到海边,把孩子放进一艘小型逃生舱,然后按下发射钮。
临别前,她俯身亲吻男孩的额头,轻声说:“活下去,我的星星。”
画面戛然而止。
陆知浑身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