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西坝口王家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黄祁拱手:“属下即刻安排。
    翰林院,玉阶清寒,案上卷宗如山。
    王稷年不过三十出头,一袭布袍、笔不离手,常被士林戏称“纸上剑客”。他正翻着朱标数日前所书政议,眉头紧皱。
    忽有童子来报:“王大人,王爷之人来访。”
    王稷笔锋一顿,手微颤。
    半刻之后,书房密室中。
    黄祁直言不讳:“王大人,王爷请你回归翰林,以太子幕僚之名,主执言纲。”
    王稷面色沉凝:“我虽不惧言事,但王爷之意,是否过于堂皇?朝中百官,谁不知王爷为太子撑腰?若我回翰林,怕是落人‘借笔驳朝”之名。”
    黄祁神色如常,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札,递至案前。
    王稷展开一看,只见其上朱瀚亲笔数语:
    ??“笔可代剑,但剑不能代笔;太子可立国,却有人能为他立论。”
    片刻沉寂,王稷终是长叹:“我可进,但我不只为太子执笔,我更为天下执言。”
    黄祁一笑:“王爷知你必言此言,他也只愿你守此一念。”
    三日后,王复职翰林,列为“东宫修撰客议官”,虽不挂实职,却每日入东宫,与太子对策辩论、评书论政。
    顾清萍望着朱标每夜案上灯火通明,略显忧色:“殿下,春闱将至,文臣纷起,若翰林风向不定,或被利用做口舌之争………………”
    朱标却执笔不辍:“昔日王叔为我镇兵,如今我亲执笔砚,不是怕文争,而是要借文定道。”
    “皇叔教我,若不想被人书中毁,就要自己先书天下。”
    “如今是我立言之时。”
    而就在东宫书声日盛之际,朱元璋亦察觉朝风渐变。
    养心殿上,朱元璋看着御史台近日数份言表,大多褒东宫,或引兵策、或赞策堂、或推春政。
    帝王眉头微蹙,随手将表折掷案前。
    “太子之势,是否已过盛?”
    身侧李善闻低声道:“陛下,言官之言,确有过之嫌,但东宫近月所为皆正,臣等亦难以驳斥。”
    “那王瀚之意何在?”
    “王爷三日未入朝,然所荐翰林者王稷,笔锋所向,诚不可小觑。”
    朱元璋静默片刻,忽而淡笑:“看来他要教太子以文入政’。”
    “既如此,就让他入罢。”
    “我倒要看看,这王稷,是否真有当年李善长之胆。”
    数日之后,春闱启,道场设于贡院南厅。
    各地士子云集,应者逾千人。朱标奉旨旁听,实为考察民心民论。
    而王稷,于考前一日发布告,题一策曰:??“若太子承统,如何立国久安之本?”
    此?一出,朝野震动。
    不少老臣私下嘀咕:“未登大位,便出统天下之题,是何居心?”
    可更多年轻士子,却热血激昂,或论德政、或言民本,言辞激烈、满纸青云。
    朱标得文百篇,沉吟许久,只选三篇,命王稷评点,并转送翰林、兵部、工部各大人之手,议为“入仕试文”。
    而朱瀚,于王府之中,亲自品读三文,最终落笔只写四字:“可执天下。”
    黄祁在旁,低声道:“王爷,太子已能借文立信,接下来的......便是如何纳人心。”
    朱瀚缓缓点头,目光沉远。
    御马监传来回音时,朝阳刚刚照进奉天门,金瓦生辉,玉阶如洗。
    朱棣一身便装,自北城校场策马而归,步入乾清门时却并未直接回府,而是悄然折入东厢侧廊,缓步进入了太孙旧居????如今早已无人使用的一处偏院。
    院内一人早候已久,着墨衣、面色沉肃。
    “王大人。”朱棣止步三尺,抱拳低声,“你怎敢召我来此?”
    那人正是旧日吏部郎中,后因言事触忤而自请外放的王宗圭。
    他拱手而笑,语声如针:“殿下若不来,岂不失我一番苦心?这大明天家,如今文归太子,武归王爷,您若再不动,只怕连影子都被遮了。”
    朱棣冷笑:“你以为我是贪位之人?”
    “贪位?”王宗圭摇头,“我以为,您才是最清楚大明朝局之人。朱标软而有文,朱瀚刚而有势,陛下年岁渐长,太子日盛而不自知,王爷日退而藏锋,您.......若再不扬声,日后再无翻盘之机。”
    “言已至此,大人想叫我做什么?”
    王宗圭从袖中取出一份小策,轻轻放在朱棣掌中,言简意赅:“三十六营,右营八将之一齐谦,出自武清朱氏旁支,昔年蒙恩于您,现如今......愿奉一信。”
    朱棣目光幽深:“动军,是死罪。”
    王宗圭却只回了一句:“不动军,是废位。”
    沉默良久,朱棣手指微额:“你可知我父皇如何教我?”
    “陛下......信您仁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